说书人(第2/13页)

“你……”王宇涨红了脸,“换你来试试!”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颤动传来,投稿室的外面传来了什么东西轰然倒塌的声音。我们三个人立刻背靠着墙,蹲了下来,直到一切恢复平静。

“糟了,我们不会被埋住了吧?”郭进有些惴惴不安,“刚才倒下来的如果是投稿室旁边的变压塔……古先生,你应该知道后果。”

我当然知道,那是一座足有五层楼高的砖塔。如果它倒下来,毫无疑问,这个低矮的投稿室会完全埋在它下面。

我坐在冰凉的地面上,望着屋子中间的玻璃箱,突然产生了一种无力和绝望的感觉。事情何以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呢?

我做文字发电工已经快三十年了,前半生可以说过得风平浪静,虽说算不上功成名就,但也曾经风光过几天。有家人,也有孩子,与普通人无异。工作虽然很枯燥,但我也早就习惯了:

每天早上九点,我从家里带来前一天写的稿子,到投稿室,把几页薄薄的打印纸通过玻璃箱的缝口塞进培养皿,然后在旁边等上几分钟。与别人不同的是,我投稿之后,总是喜欢透过玻璃,看着白色的纸张准确地传送到培养皿的中央,然后一点一点地被蠕动过来的菌群浸染的过程。这些从小行星带中发现的小家伙们——人们把它叫做天丝菌——会激动不已地扭动着他们的六条鞭毛,慢慢地爬满整个纸面。几分钟之后,他们排列成一个平整的小块。用架设在玻璃箱外面的显微镜看去,你会看到它们身体两端最长的两根鞭毛已经颤动着伸直,而且一个接一个地扭曲连接了起来。就像一块自动形成的软绵绵的布。这时候,培养皿两侧的电势传感器会感应到菌群两侧逐渐形成的高压。当电压稳定后,两个电刷会自动和菌群两端连接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个发电块。

在玻璃箱中,有上百个发电块,每个都只有几厘米大小,在培养皿边缘环形排列。之后,圆环开始慢慢转动。在玻璃箱的后方,有一个引导环。它圆滑地扫过每个转动到这里的发电块的电刷,其上聚集的电荷随之被它引导出去,通过一根长长的超导线圈,到达隔壁的变压塔内。这些发电块聚集电荷的速度很快,当它们转过一圈,再次接触引导环的时候,又已经聚集了和刚才等量的电荷了。这样的过程会一直持续几分钟,转动才逐渐停止。

这些原理,都是郭进解释给我听的。他是电厂的工程师。每天都来投稿室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再如实记录在工作日志上。他每天来的时间都和我差不多,有时候,我会故意留下来,陪他聊几句。

“小郭,你是刚来工厂不久吧?”我有一次问他。

“嗯,我去年才博士毕业。”

“哦,看着很年轻啊!想想我年轻的时候,唉……你知道吗,那时候还没有干我们这行的呢!”

“我知道。那时候主流还是核能发电。其实现在这种文字发电站诞生的时间不过几十年而已。”

“你是物理专业的?”

“不,微生物专业。”

“啊,是啊!我还是老觉得在电站工作的都是物理专业的呢。”

“那是你年轻时候留下来的印象了吧。”

“是啊,一晃几十年都过去了。对了,说起当年的那次核电泄露——啧啧,真是太惨了!”

“官方数据,伤亡30万。实际应该不止。所以之后才会有持续了几年的核安全争论嘛。不过好在那几个小行星上的幸运儿——据说是三个矿工——发现了天丝菌,”他笑眯眯地说,“98%的能量转化率,嘿!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是啊是啊,还是你们年轻人能干啊!”我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样子,冲他挥挥手,从旁边的打卡器上刷过我的身份卡。而刚才投入的稿件所激发的电量,转换成绩效工资,直接打入了我的卡里。

推开投稿室的大门,我一边往厂区里家属住宿区的方向走,一边构思着今天故事的情节和进展。我在路上经常会碰到正前往投稿室的同事,互相打声招呼,问一句:“你最近写得顺不顺啊?”然后笑着道别。

本来以为可以这样顺顺利利地干到退休,可是就在我四十五岁这年,生活的曲线却突然划出了一个不连续的拐点。

0.84~1.37(TH)

“小记,过来!”沈逸白向着王奕记喊道,“期末考得怎么样啊?”

王奕记摸摸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走过来;“还好吧。就是数学没考好。题出得太难了。”

“把卷子拿出来我看看。”

沈逸白看着小记一副不情愿的样子,禁不住笑了。小记是他的表弟,是个性格有些孤僻的孩子。也许这跟他从小失去了爸爸有关。

他挺喜欢这个孩子的,小记很单纯,而且非常聪明。每次回来,沈逸白都会找时间来陪着小记说说话,或者陪他去岛上到处走走。那时候,他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普通小孩对待。但是自去年寒假,他才意识到,小记是多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