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尘归尘,土归土(第2/10页)

但胡启立仍然觉得不放心。

虽然沿途留下了各种痕迹,但所有的痕迹只到达水皮藏村,从水皮藏村到井山要经过一条山沟,这条山沟无人行走,所以不会有人看到他们两人。

必须想一个办法,指引胡客等人来到山沟的深处,找到井山。

胡启立想起了曾经用过的办法,找一个人来指引胡客。

当年胡启立让十二死士中的阎子鹿和秦道权作为指引人,在避开刺客道众青者的前提下,让胡客顺利找到了他留在辰州府十三号当铺里的问天和扇形鬼金叶。现在为了让胡客等人找到井山的确切位置,胡启立打算用同样的办法。他在水皮藏村转悠了一圈,物色了精明又贪钱的多吉老头,许以重金,让多吉老头来办这件事。

按照胡启立的吩咐,多吉老头给藏村里每个人通了信儿,一旦有人来找井山,就直接回答多吉老头知道井山在哪里,待到寻找井山的人找上门来时,他就装疯卖傻,将人带往山沟深处的井山,然后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答,直接返回村子。

胡客等人猜测胡启立和烛龙之所以能找到井山,十有八九是靠多吉老头的指引,殊不知正好猜反了方向,其实多吉老头是靠胡启立的告知,才知道了井山的位置。

胡客、姻婵和贺谦退出洞道后,直奔水皮藏村,打算找多吉老头询问胡启立和烛龙的去向。

三人走下山沟后,槭树林的深处,现出了两道人影。

在等待胡客等人到来的日子里,胡启立和烛龙一直藏身于水皮藏村。胡启立让多吉老头四处散播他知道井山的消息,既是为了指引胡客等人找对方向,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发现。试想,胡客等人长时间寻井山而不得,进入水皮藏村后,忽然听说有人知道井山在哪里,势必直接上门去找这个人,心急意切之余,必定不会注意藏村的其他地方。胡启立和烛龙藏在村子里,自然就安全了许多。

多吉老头将胡客等三人带到井山后,便立刻返回将消息告诉了胡启立和烛龙。搜寻一遍井山,最多需要半个时辰,胡启立和烛龙估摸时间差不多了,便动身赶往井山。

胡启立料到胡客等人会发现铁门的奥秘,进而打开第二道和第三道铁门,然后在第四道铁门前束手无策,最后不得不返回藏村,向多吉老头询问他和烛龙的行踪。所以他和烛龙赶到井山后,立刻躲入槭树林深处,静候胡客等人离开。

胡客、姻婵和贺谦的所有举动,全都在胡启立的预料当中,三人爬出老井后,果真折返回水皮藏村。

胡启立和烛龙趁机现身,来到老井处,迅速地下到井底,重新走进了天道。

最后的秘密

前面三道铁门都已开启,挡在胡启立和烛龙面前的,只剩下最后的第四道铁门。

有鳞刺做钥匙,第四道铁门失去了作用,胡启立和烛龙就此通过了整条洞道。

铁门的背后,不再是洞道,而是一个洞厅。

洞厅内一片漆黑,浓重污浊的秽气扑面而来。胡启立咳嗽了一声,洞厅里顿时满是回音,依据回音来判断,这个洞厅的空间极为开阔,似乎整座井山的内部都是空的。

胡启立和烛龙的心中生出了一丝畏惧。两人没敢贸然入内,站在门口,高举火把。

火光照亮的范围有限,只有一小片空间,但就是在这有限的范围内,隐隐约约出现了几个人影。

胡启立顿时吃了一惊,但惊讶之感转瞬即逝。他发现那几个人站在那里,有的歪斜,有的笔直,姿势各异,一动不动。那不是活人,看起来像是石像,又似乎是陶俑。

隔了一阵子,秽气流散得差不多了,两人才小心翼翼地步入洞厅。

随着两人的行进,火光逐渐往黑暗深处延伸,一个又一个的陶俑相继呈现在火光下。胡启立和烛龙走了十余步,除了陶俑之外,没有看到其他任何东西,似乎这个巨大的洞厅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存放这些陶俑。

这些陶俑无论大小还是形态,都与真人无异,既有高矮之别,亦有胖瘦之分,有的咧嘴嬉笑,有的横眉怒目,有的神色冷漠,有的阴险狡诈,有的张嘴咆哮,有的狰狞痛苦。除此之外,陶俑的姿势也各不相同,有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蹲着的、歪着的、斜着的,各式姿态应有尽有。

胡启立和烛龙继续前行,逐渐接近洞厅的中心地带,陶俑的姿态也逐渐出现了变化。

外围的陶俑姿态各异,但靠近中心地带的陶俑,却统一了姿势,全都面朝洞厅的最中心,以手加额,身子躬弯,呈朝拜状。这些陶俑的脸上没有露出五官,而是戴着脸谱。从净脸谱到眉目鼻口脸谱,脸谱出现了等级之分,越靠近中心地带,脸谱的等级就越高。以脸谱遮面,这是刺客道特有的规矩,而陶俑的朝拜姿势,正是刺客道特有的拜竹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