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第4/4页)

(-6421+2696)

(-6421+2 ×2696)

(-6421+3 ×2696)

(-6421+4 ×2696)

(-6421+5 ×2696)

(-6421+6 ×2696)

……

(-6421+22×2696)

在此基础上,他又无师自通地摸索出等差数列求和的演算公式,即:

X=[(第1 项数值+ 最后一项数值)×项数]/2①换句话说,等于是他发明了这个公式——

「容先生访谈实录」

要说等差数列求和的演算公式也不是深奥得不能发明,从理论上说,只要会加减乘除的人都有可能求证出这个公式,但关键是你在未知的情况下要想到这个公式的存在。比如现在我把你关进一个漆黑的房间里,只要明确告诉你房间里有什么东西,请你去把它找出来,即使里面漆黑一片,你未必找不到,只要你有脑子,脚会走,手会摸,一片片摸索过去,应该是找得到的。但如果我不告诉你屋子里有什么,那么你要从这屋子去得到这个什么的可能性就很小,几乎没有。

退一步说,如果他现在面对的等差数列不是上述那个繁复、杂乱的数列,而是比较简单的,像1 ,3 ,5 ,7 ,9 ,11……这样的数列,那么事情似乎还有可理解的余地,对我们的震惊也不会那么强烈。这好比你无师自通打制出一件家具一样,虽然这家具别人早打制过,但我们还是要为你的聪明和才能惊叹。如果你手头的工具和木料都不是那么好,工具是生了锈的,木料是整棵的树,而你同样打出了这件家具,那我们的惊叹自然是双倍的。珍弟的情况就是这样,像是用一把石斧把一棵树变成了一件家具,你想这对我们震惊有多大,整个就跟假的似的,简直无法用常理来相信!

互相冠绰号是孩子们的兴趣,班上几乎有点特别的同学都有绰号。开始同学们看金珍头特别大,给他取的绰号叫金大头,后来同学们慢慢发现他这人很怪,比如他喜欢数地上成群结队的蚂蚁,数得如醉如痴的;冬天经常围一条不伦不类的狗尾巴围巾——据说是洋先生留给他的;上课时对放屁、打嗝这样的事从不检点,有了就出来了,时常弄得人哭笑不得;还有,他的作业一向都是做双份的,一份国语和一份英语——等等这些,给人的感觉似乎他脑瓜儿有点不开窍,傻乎乎的。但同时他的成绩又出奇的好,好得令人瞠目,几乎比全班人加起来还要好。

于是,有人给他新冠一个绰号,叫瓜儿天才,就是傻瓜天才的意思。这个绰号把他在课堂上和课堂外的形象都贴切地包括在内,从中既有绰号应有的作践人的意思,同时又不遗余力地吹捧了他,贬中有褒,毁誉参半,大家都觉得这就是他,传神得很,于是一喊就喊响了。

瓜儿天才!

瓜儿天才!

50年后,我在N 大学寻访过程中,好些人对我所说的金珍表现出茫然无知,但当我一说起瓜儿天才,他们的记忆仿佛又一下活泼起来,可见此绰号之深入人心。一位曾当过金珍班主任的老先生对我这样回忆说:

“我至今还记得一件有趣的事,是课间休息时,有人发现走廊上爬着一队蚂蚁,就把他喊来,说金珍你不是爱数蚂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只蚂蚁。我亲眼看到,他过来后几乎只用几秒钟就把上百只正在乱爬的蚂蚁数个一清二楚。还有一次,他跟我借了一本书,是《成语词典》,没几天后就来还我了,我说你留着用吧,他说不用了,我已经全背下来了。事后我发现他已把全部成语都记得能倒背如流!我敢说,我教过那么多学生,至今没发现第二个像他这样有天资又爱学习的人,他的记忆力、想像力、领悟力,以及演算、推理、总结、判断等等,很多方面,他的能力都是超常的,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以我看,他完全没必要读初中,可以直接读高中,但校长没同意,据说是因为容老先生不同意。”

老先生说的容老先生就是小黎黎。

小黎黎不同意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考虑到金珍以前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更应该正常地接触这个社会,与同龄人一起生活、成长,否则一下子挤在一群比他大好几岁的人群中对他改变过分内向的性格是不利的。再个是他发现金珍经常在干傻事,背着他和老师把别人早已证明过的东西在求来证去的,也许是脑力太过剩了吧。小黎黎认为,像他这样对未知世界有强烈探索精神的人,更需要一步步深入地学,通晓知识,免得日后把才华荒唐地浪费在已知领域里。

但后来发现不给他跳级简直老师都没法教,他们经常被他各种深奥的问题问得下不了台。没办法,小黎黎只好听从老师们建议,给他跳级,于是跳了一级又跳一级的,结果与他一起上初中的同学刚上高中,他高中已经毕业了。就这样,那年参加N 大学入学大考,他数学考了个满分,并以全省总分第七名的高分,顺顺当当地考进了N 大学数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