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第3/4页)

我母亲是个很和蔼、善良而有亲情的人,到了晚年更是如此。对珍弟,母亲似乎跟他前世结了缘似的,两人从一开始就很投缘,很默契,像亲人间一样的有灵性,有亲情。母亲自珍弟进我家的头天,开口喊的就是珍弟,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这么喊,也许是小妹刚死的缘故,她精神上把珍弟当作小妹的转世来想了。

自小妹死后,母亲很长时间都没出家门,每天在家里悲伤,经常做噩梦,还常常出现幻觉,直到珍弟来了,母亲的悲伤才慢慢收了场。你也许不知道,珍弟会圆梦的,什么梦都被他说得有名有堂,跟巫师一样的。他还信教,每天用英语读《圣经》,书上的故事能倒背如流。母亲的悲伤最后能比较好又比较快地收场,应该说跟珍弟当时经常给她圆梦、读圣经故事是分不开的。这是两个人的缘分,说不清的。老实说,母亲对珍弟真是好,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把他当亲人看的,尊重他,关心他。但谁也没想到,珍弟会由此深刻地埋下报答之心,以致偷偷写下血书。我想,这可能是因为珍弟以前没得到过正常的爱,更不要说母爱,母亲所做的一切,一日三餐烧给他吃,给他做衣服,跟他问暖问寒,等等这些都被他放大地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间长,事情多,他心里一定装了太多的感动,需要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只是他选择的方式太不同寻常,不过也符合他的性格。

我认为,如果用现在的话说,珍弟的性格是有点那种幽闭症的。

类似的事情还多,后面再说吧,现在我们还是回到那天晚上的事情上,这事情远还没完呢!

第二天晚上,还是在饭桌上,金珍又重新提起这件事,说因为洋先生一生经历22个闰年,因此表面上看他好像少算22天,可通过计算他发现实际上只有21天。

这几乎是一个傻子的结论!既然明确有22个闰年,一年一天,明摆是22天,怎么会是21天?开始包括老夫人在内,都认为金珍走火入魔,神经出问题了。但听金珍具体一说,大家又觉得他说的不是没道理。

是这样的,小黎黎不是说过,出现闰年是因为每年的实际时间是比365 天要多5 小时48分46秒,四年累计是将近24个小时,但不是精确的24个小时(如果每年多6 小时才是精确的24小时)。那么差额为多少呢?一年是11分14秒,四年就是44分56秒。就是说,当出现一个闰年的时候,时间中已经出现一个虚数——44分56秒。可以说,通过设置闰年或闰日后,我们实际上是人为地抢了44分56秒时间。洋先生一生经历了22个闰年,也就是有22个44分56秒的虚数,加起来等于16小时28分32秒。

不过,金珍指出,现在洋先生的寿数是32232 天,不是88个整年,而是88个整年零112 天,这零出来的112 天事实上是没进入闰年计算的,也就是它的每一天不是以精确的24小时来计的,精确地说它每一天比24小时要多近一分钟,112天是多6421秒,即1 小时47分。这样,必须在16小时28分32秒的基础上减掉1 小时47分,产生的余额:14小时41分32秒,才是洋先生一生真正存在的时间虚数。

然后金珍又说,据他所知,洋先生是中午出生的,去世时间是晚上九点来钟,这一始一末,少说有10个小时的虚数,加上刚才说的14小时41分32秒,怎么说都可以算一天,也就是有一天的虚数。总之,他完全跟闰年或闰日这玩艺较上劲了。

从某种意义说,是闰日这东西让他对洋先生寿命天数的计算出现了22天的误差,现在他又在闰日头上大做文章,硬是精确地减掉了一天。

容先生说,这件事情使她和父亲都大吃一惊,觉得这孩子的钻研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又钦佩。然而,更令人吃惊的事情还在后面,几天后的下午,容先生刚回家,正在楼下烧饭的母亲就对她说,她父亲在珍弟房间里,喊她也去看看。容先生问什么事,母亲说珍弟好像发明了一个什么数学公式,把她父亲都震惊了。

前面说过,因为洋先生寿命中零出来的112 天是没有进入闰年计算的,所以当我们每一天都以严格的24小时来计时,这中间其实有1 小时47分即6421秒的多余时间,那么如果我们以时间虚数的概念来讲,也就是-6421 秒。然后当出现第一个闰年时,时间的虚数实质上已减少至(-6421+2696)秒,其中2696指的是每个闰年中的时间虚数,即44分56秒;然后当第二闰年出现时,时间虚数又少至(-6421+2 ×2696)秒,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个闰年时,则为(-6421+22×2696)

秒。就这样,金珍将洋先生一生32232 天即88个周年零112 天中的时间虚数巧妙地变换成了23个等差级数,即:

(-6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