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 雾(第3/10页)

“好,既然你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黑掉我的终端,盗窃我的密码,证明你们的技术比我还好——为什么你们不自己去拿那个东西呢?”

“我们不方便出手!好了,不要问那么多了。现在,我们需要你的合作。”王力用力地挥动着手臂,似乎想斩断我的疑虑,“你什么也不要想,拿到东西之后,我们也再不会有任何瓜葛——你明白吗?”

我只好默默地点了点头。

“你们究竟是什么人呐?”我喃喃地说。

“你要拿的东西,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文档。你注意在‘外太空防御’的分区里找,至于安全级别,应该是绝密级。”王力最后嘱咐我,“文档的名字,叫做‘大洪水’。”

“准备好了吗?”

我无奈地点了点头。

“这个仓库是一个代理服务器,你从这里可以下到网络程序的最底层。我们守在这里,周彤跟着你下去,把你的足迹抹掉。如果中途遇到追踪,立刻退回到这里。只要把门一关,这里便成了一个局域网,然后我们便可以安全离线了。”

“好了,出发吧。”

我和周彤从一个下行的通路滑下来,光线一下子昏暗了许多。这是程序底层的特点,通常其可读性都不好,所以很多东西都看不清楚。我凭着直觉向前走,身边不时有一道道数据流过。周彤跟在我身后,小心地把我扰动的数据流恢复原样。

网速很快,大概不过一刻钟,我们来到了一个隐藏的站点。这个站点是隐藏在地下的,而且周围密密麻麻的都是警戒网。周彤面带惊讶地看看这里,担心地看着我。

“你就在这里等我。”我小声地对她说。

这里就是国防部的资料室,通过正常的途径是进不去的。但三年前,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它的一个漏洞。

我小心翼翼地绕过警戒网,写了一段命令,让它浸入到一棵大树里面。

这棵大树实际上是一个监测程序,它会定时检查所有文档的保存情况,然后把信息发给办公室。我扫描了一下大树上的办公室账号,很快破解了这个账号的密码。然后我伪装成这个办公室账号的一个刷新命令,通过大树上的通信通道,溜进了资料室。

在资料室门口,我突然犹豫起来。

似乎有点太顺利了,潜意识中一个声音这样响起来,为什么它们三年前的漏洞还没有补上呢?

我停在门口,等了几分钟,什么事也没发生。

终于,我咬了咬牙,侧身走了进去。

“是这个吗?”片刻后,我抱着一个厚重的档案袋,从大树中钻出来。

“啊,对!就是它!”她压抑住惊喜的神色,一边伸手过来要接文件,一边说,“不会被发现吧?”

“放心,这是复制的,原件还在里面呢。”我把文件扛起来,转身往外走去,“先离开这里再说。”

我们没有沿原路回去,而是找了几个跳板,连续跳跃了几次。在一个加密的存储空间里,我们坐下来,休息了一下。

“给我拿吧,看你累的!”她笑着说。

“可以,”我突然把厚厚的文件袋坐在屁股下面,“但是在那之前,可以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她愣了一下,马上又恢复了笑容:“我们本来就没打算瞒你。好,你问吧。”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拿这个文件?”

“我们是‘自由突击’,你听说过这个组织吗?”

“没什么印象。”我摇摇头。这个世界上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各类社会组织或者社团成立或解散,我不知道这个名字倒也正常。

“对于基站和联合运输公司,你知道多少?”她突然话锋一转。

我脑筋有点转不过来,愣了一下。

“基站的远程传输原理是什么?”她补充问道。

“我想,现在不是我们讨论这些技术问题的时候。”我有些不耐烦地说。任何一个版本的中学物理教科书上,都可以找到类似这样的表述:基站,是基于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射和接收系统。远程传输技术的原理是,任何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物质也是波。此观点最早由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提出,故物质波又名德布罗意波。物质波不同于经典机械波,它表示的是物体出现在空间各点的概率,是一种概率波。2305年,南非科学家诺姆菲拉建立了概率波的基本输运方程,奠定了概率波远程传输技术的理论基础。

“好吧,我们直入重点。”她直截了当地说,“远程输运的步骤,首先是扫描物质的量子态。然后通过本征激发,使其进入一种动量凝聚状态。按照不确定原理,这时物质会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根据诺姆菲拉的输运方程,物质波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输到目的地的基站后,通过后选择程序,调节物质的量子态为初始的状态后,再让物质波塌缩。整个过程是这样没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