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朝天宫(第2/5页)

左边一位年纪较长的王先生听言抬头略拱了拱手道:“这么大的事怎会没有听说。只是不知道,一伙要饭的花子如何会与人结了仇,就被斩尽杀绝了?”

右边的王先生却故意向左边两人探了探身子说:“死的那些花子平日就常在这朝天宫门前讨要,或是在棂星门旁边的墙根晒太阳。前天我这里收摊时还见着他们。”又压低了声音道,“我听说,杀人的并非是为了寻仇。他们是为了要抢夺一张藏宝图!”

再抬头看时,茶馆里本来不多的几个客人已经全都聚集过来了,眼巴巴地等着他说下文。

那年纪较轻的王先生见众人都要听他讲话,不免有些得意,故意卖个关子说:“其实我也是听后街孙瞎子说的,不知是不是实情。”

“是不是实情有什么打紧,又不是上报官府!”众人七嘴八舌催他快讲。

那王先生才压低声音,故作神秘道:“你们可曾注意,那群花子里面有一个江南来的后生,比别的花子生得白净?”

这一带的住户都知道朝天宫前常有一群乞丐,专门找来这里上香打醮的人乞讨,或是扎堆在墙根底下晒太阳,却哪里注意过里面的人年轻年老,面黑面白,此时听他一问,都是一脸茫然。王先生却更加得意,才缓缓说道:

“听说那个江南来的花子,身份却有些不平常。有人说,他的祖辈做过大官——却并非我大明朝的官员。”

年长些的王先生忙问:“那必定是胜朝前元的官员了?”

年轻的王先生却摇摇头,微微笑道:“却也不是。世伯想想,他来自江南苏州,那祖上还可以是哪朝的官?”

年长的王先生想了想,也不答话,却从茶碗里倒了一点水在桌上,又用手指蘸着水在桌面上写了一个字。杨继宗从旁看去,虽是用手指写的,字体肩架倒也工工整整,却是个“张”字。

旁边看热闹的众人中也有知道一点历史的,连忙点头,也有昏头昏脑完全不知所谓的,都殷切等待两位王先生赶快解释清楚。

年轻的王先生才道:“谁人不知,当初元末十几路反王之中,最富的就是苏州的吴王张士诚。他后来被我太祖所灭,传说却还有几处宝藏并未被查获,听说每一处都有数百万两的积存。”

众人听说财富如此之巨,不由都伸舌瞪眼,神情呆滞,恨不得立即知道那些宝藏的消息。

“听孙瞎子说,那个江南后生的祖上就是掌管这些宝藏的官员,却因故百年来未能开启。他这次来京并非是无奈乞讨,而是故意以花子身份隐藏,其实是要找到实力人物相助,才能开启那些宝藏。孙瞎子还说,为了活动运作需要银钱,近几日金诚坊、安富坊这一带已经有人在秘密招股,说是现在出资一两,领到凭据,将来宝藏开了可得千两回报。”

听说有如此暴利,众人大为激动,纷纷询问现在可还在招股,在哪里可以联络。

小王先生满脸不屑道:“现在人都被杀了,藏宝图不知去向,还招什么股?那后生也是树大招风,就是因了这个藏宝图,不知被哪个帮伙盯上了。可怜一冷铺的花子都跟着陪了绑。”

旁边的人听了这话,才觉自己没有参股真是万幸之极,大松了一口气,“如此那些参了股的可不是瞎子梦见妈,有苦说不出!”言下颇为幸灾乐祸。

有人却想得更远,“难道那夺了藏宝图的就不要钱来运作,将来还要在民间招股也未可知。”大家听他说得有理,才又开始算计,自己若是参股,可以投入若干,将来能赚多少银子,不由全都心花怒放。

杨继宗听那王先生所说虽然十分离谱,有些消息却也值得注意,才要上前问话,却见茶馆门口的暖帘被人掀起一角,原来是菊儿,正向里面张望。杨继宗让杨二坐着别动,自己悄悄离座出门。

见杨继宗一出门,菊儿便急匆匆说道:“杨公子,我们姑娘让奴婢赶快来告诉公子,一切都按照公子的事先谋划,进展顺利。”

杨继宗让她不要急,慢慢说。菊儿才又说道:

“净观师太和我们姑娘进了绣花庄里,说是要绣多少多少裙袄、比甲,还说一定要苏州绣工的活计,要到后堂去看看绣娘。那接待堂客的婆子就引我们进了后堂,说是苏州的绣娘共有三人。那三人中有两个年纪老大,只有一个才十七八岁。净观师太就按公子早上的布置,看她做了一会儿活,就拿腔作势说她面有煞气,或至亲或好友必有眼前之灾。我们姑娘也在旁边帮腔,说是有个袁大叔——就是袁大爷——在锦衣卫当官,说是今日头晌就要带队到这朝天宫一带搜寻,为了要抓获前天冷铺里杀人的凶犯。净观师太又添油加醋,说抓了人立马就要送到镇抚司,里面三十八套刑具,进去的人不论有事没事,都要先过一遍,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