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交锋(第4/5页)

“我听谭总说,当初你去‘丝路’也是自荐的?而你在去‘丝路’之前,从事的可是跟葡萄酒完全不相干的工作。”

胡思遥在心里冷笑,怪不得这么多天才找自己,原来是调查去了。她不动声色,依旧平静地回答:“那就是帮君先生调查的人不尽心了,如果他查得够仔细,应该能查到,我在‘丝路’之前的公司,就在君氏附近;他要是查得再仔细些,就会发现,我来C城投的第一份简历,是君氏的企划部经理。”

胡思遥低头浅笑:“那时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接着抬头正色道,“我向来野心勃勃,读书的时候就这样,我要拿全年级第一,要拿奖学金,只要报名参加的项目,娱乐也好,竞赛也罢,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重在参与’这四个字,参加了就一定要拿名次,第二都不要。毕业后,我选择了C城,因为这里够繁华。我觉得只有这样的大城市才配得上我想要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C城,自然只有君氏是我的首选,因为君氏就像是这座城市的标志,而您,一手打造了君氏的商业帝国,一个能力卓越的老板,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所以当时我想都没想就投了企划部经理的招聘岗位,也不管自己有没有工作经验,只是,我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得到,最后不得不选择了别的公司先稳住脚。您知道吗?我曾站在君氏的大楼前对自己说,胡思遥,有一天你会进这家公司的。君氏,一直都是我的首选啊,如果企划部那些家伙多上点心,就应该认出我来——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公司附近的咖啡馆蹲过点。我在做什么?就是想从旁人嘴里多了解君氏啊。在午饭时间,您有空也去选一个角落试试,那里可以听到很多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抱怨公司的,夸老板的,占了点小便宜沾沾自喜的,八卦的,发牢骚的……想听什么有什么。所以我大浪淘沙,淘到了我想要的信息——君氏想涉足葡萄酒行业。然后我就去了‘丝路’,所以说起来,‘丝路’才是我的预备跳板,我不过是借‘丝路’的力好跳到君氏来。”

君廉言不由衷地说:“这么说来,你是算无遗策了?”

“君先生,我跟您说这么一大段,只是阐述我的性格和行事作风。您说我算无遗策,我权当是表扬我的话,收下了。因为我觉得,靠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无损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再说,我来君氏前做的一切,虽然别有用心,但这点‘用心’,也只是一个稍有野心的女孩子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谋一个好前途的正常用心。”她眼色突然黯然,声音也低了下去,“但这仅仅是针对事业而言,我从不将这份心用来对待感情,对感情,我向来持顺其自然的态度。我用尽心思进君氏,不过是想证明自己。那时的君临风,可是整天霸占娱乐头条的。您说我们不合适,我自己又何尝不知道?所以那个时候,我也并没有把临风放在心上。”

君廉若有所思地笑笑,似乎在衡量胡思遥这话的真实度。

胡思遥知道自己半真半假的话已经起了作用,便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安静地等着君廉的发问。她的户口在上学前就被母亲落在了一户贫寒的孤寡老人名下,老太太的儿子和媳妇因煤气中毒身亡,没留下一儿半女。老太太去孤儿院想领养一个孩子到自己儿子名下,但年纪太大已经不符合领养条件,最后母亲想办法将胡思遥过继到了她儿子名下。老太太所在的那个小城镇,“胡”是大姓,所以名字都不用改,直接迁了户。由于老太太上了些年纪,无法再照顾年幼的胡思遥,母亲还是让胡思遥住在孤儿院。平时老太太常来孤儿院小坐,希望通过日常的接触让胡思遥慢慢接受她,等胡思遥再大些,对她有感情了再领回去同住,谁知没两年,老太太便得急病过世了。所以胡思遥人在孤儿院,户口却是在老太太那里,因此她并不担心君廉去调查她的身世。作为他的助理,即使是和他儿子有情感纠葛的助手,他应该不会想到去深究,除非他有所怀疑。她说这番话算是投石问路,看君廉到底知道多少。

“看来,后来你是被临风打动了?”

胡思遥笑而不语。

君廉也不追问,拍了两下桌子,长舒了一口气:“他妈妈让我问你,这周末有没有空,到家里吃顿便饭。”

胡思遥心里松了口气,看来她的猜测不错,君廉调查得并不深。卸下了心头大石,胡思遥的语气也轻松了许多:“寻常人家一般都是男朋友发出邀请。家长出面的,很少见。”

“哈哈,没办法,谁让儿子要娶的是我的得力助手,自然要多操点心。”君廉又追问,“那就是周末有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