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万冰(第3/9页)

下午两点,正是生物钟犯困的时候,一个穿深色套装的职业妇女走进了富美银行开在淮海东路的卢湾区支行。她一言不发,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把黑色的手枪对准了营业员,要求他把所有的现金装进一只空的塑料袋。

营业员目瞪口呆,不仅仅因为他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对银行劫匪,还因为他认识这个劫匪,不光他认识,银行里的二十七名职员,上至支行行长,下至保安和清洁工,都认识这个人。她叫许桂花,是富美银行上海分行的国际信贷部主任,是少数几个能够拿到年终分红的高级主管。

“许……许主任,您……您在……开玩笑?”营业员结结巴巴地问。

今天不是愚人节,这位许主任会不会把日子搞错?

即使是愚人节,这种玩笑也未免太过分了!

营业员确实难以理解,他知道许桂花的年薪大约有人民币一百万,她来抢银行,而且是自己供职的银行,不是玩笑还能是什么?

如果真的要抢,就应该戴个面具,或者把自己的连裤袜套在脸上,哪儿有这样明火执仗的,而且连个同伙都没有。

“少罗嗦!”许桂花动了动手里的枪,厉声道,“把现金都给我装进去,快一点!”

望着黑洞洞的枪口,营业员终于意识到这不是玩笑。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还没有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所以柜台内的现金大都是美元、英镑、日元和欧元,营业员把装满外币的塑料袋递给他,塑料袋是透明的,绿莹莹的一百美元、朱红色的五百欧元和印有伊莉莎白女王头像的五十英镑,以及淡咖啡色的壹万日元格外醒目。

这样的劫匪还真少见,她还打算上街炫耀一番?营业员直犯嘀咕。

提着装满钱的塑料袋,许桂花没有急于离去,而是笃悠悠地往营业厅的沙发上一坐,随手把塑料袋往茶几上一放,不慌不忙地欣赏起淮海路的街景来。她把手枪往地上一扔,手枪掉在地砖上,发出软扑扑的声音,没有金属的橐橐声,只是一把塑料仿真手枪。

许桂花回头看了看瞠目结舌的大家,习惯地挥了挥手说:“给我杯咖啡,不要sugar。”

她从不吃外面的糖,只吃一种不含卡路里的代糖,是在英国念大学的儿子给她带来的。

她从口袋里掏出这样一包糖来,放在茶几上,等着别人把咖啡端上来,可惜,咖啡没有特警队来得快。

特警队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劫匪,刑侦队兵分两路,一路把嫌疑犯押回去马上审讯,另一路去了许桂花的公寓,进行搜查。彭七月被编在后一组。

许桂花住在黄浦区的一幢高层住宅楼里,离婚后她一直单身。开门的是家里的佣人,对一群向她出示搜查证和刑警证的便衣警察,佣人茫然不知所措。

出门前,许桂花把自己的随身物品,如钥匙、手机、钱包、手表,一律整整齐齐摆在桌上,只带了一把塑料手枪,而且没有开车,坐出租车去的,给人一种大义凛然的感觉。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银行抢劫案,搜查还是进行得很仔细。万一将来结案,认为在搜查时有疏漏,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这对于已经背了处分的彭七月来说,尤为重要。

书房里有一只转角大书柜,上面是玻璃门,里面摆满了金融管理类书,下面是橱柜。在橱柜的下层,彭七月捧出一叠大小不等的相册,越往下相册的款式越陈旧,里面插的都是有年头的照片。

彭七月翻了一遍,被一张七寸大的黑白照片吸引住了。抬头有一行字“1985年南市区求知中学高三(2)班全体师生合影留念”。在第二排靠右第三个,彭七月找到了许桂花,当年她有18岁,青春洋溢的样子,恐怕她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将来自己能当上一家银行的高级主管,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这家银行。

彭七月把这一页翻过去……大概过了两秒钟,他又翻了回来,重新审视着这张摄于1985年的集体照。前排左首站着一位同学,剃着平头,身材矮胖,咧着嘴傻呵呵笑着,彭七月把他认了出来——杜彪,那位不惜割肉做馅、以馈广大食客的饺子馆老板。

原来他们是同班同学啊!

真是一对疯子。

彭七月离开书房来到客厅,同事们的搜查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彭七月朝桌上看了一眼,那里摆着许桂花的手机,索尼爱立信的。

他的脑子倏一转,拿起这个手机,用惯了诺基亚的他对索爱手机的操作颇为生疏,不是按错了键就是少按一个键,摆弄了半天,才进入收件箱。

杜彪收到的那组短信,在这里被拷贝了,唯一不同的是下面这条:

“你做过的亏心事是7: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