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2/3页)

“这完全是一个盲点。”中塚面露苦涩,“我们对核反应堆关停时的现象讨论了那么多,竟没有想到海水温度差这一点。没想到直升机上居然安装了这种装置……”

消防队长佐久间和警备部长今枝也在场,他们似乎也很困惑。就在刚才,他们应该还在到处寻找能够监视变压器的地点和探知电磁场变化的装置呢。

“站长,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呢?”

“圈套?”“也就是说,为了让我们深信他们是从直升机上用红外线温度计来监视海面温度的,嫌犯就故意做了虚假的图像发给我们,会不会也有这种可能性呢……”

一旁的汤原闻言,颇显意外地望着小寺。居然还能想到这一点,真是佩服。看来这名综合技术主任颇有一种乐观看待事态的性格。

“假设是这样,那么有办法证明吗?”中塚问道。

“啊,这个……”

正当小寺低下头支支吾吾时,有人冲了进来。是一名警察。“录像已经从小松救援队那边送过来了。”

“来了?”中塚站起来,对汤原说道,“先看看这个再说。”

汤原也站起身来。

为了尽量让画面大一些,中塚决定用一楼大厅的电视播放。连上录像机后,立刻开始了播放。

救援队的空中机械师拍摄的录像分明透着一种仿制品无法具备的魄力。救援员向大B发射舫枪绳枪、抓住卷扬机的钢丝绳跳下等画面,让人了解成功解救过程的同时,还感受到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山下在汤原旁边看着录像,一直惊叫不已。

目标就出现在救援员荡向大B的瞬间。当大B的机首出现在画面右侧的时候,汤原和山下同时“啊”地叫起来。

汤原操作遥控器,倒回录像带,最终静止在所要寻找的那一幕。“是这个吧。”汤原指着直升机的机首咕哝道。

“好像是。”山下立刻表示同意。

就在直升机的正面、驾驶席的窗户下面,只见一个黑乎乎的四方形东西就安装在那里。

“那就是红外线相机吗?”中塚凑近画面问道。

“我想大概是。”汤原说道,“因为那儿平常什么都没有。”

“可那是怎么固定的呢?”

“那儿有检查驾驶室仪器用的小门。打开小门,里面就有固定仪器的角铁,我想嫌犯大概就是用螺钉之类的东西固定在那儿的。小门大概是以半开的状态固定的,这样还能保护相机。”

“真是煞费苦心啊。”

“是的。虽然现在说这种话有点奇怪,可嫌犯对这飞机真的非常了解。”

“这样一来,你的圈套一说也就不成立了。”中塚扭过头,朝坐在斜后方的小寺说道。小寺默默地点点头。

“我能不能问一个问题?”今枝朝汤原轻轻举起手。

“什么问题?”

“包括那相机在内的装置,一般市面上能搞到吗?”

“市面上当然有售。就是红外线热成像仪,像那种必须对热进行解析的研究室一般都会有。这儿不是也有吗?”汤原看看中塚和小寺等人。

“有。”小寺简短地答道。

“也有个人持有的情况吗?”今枝环顾技术人员们。

“这个恐怕没有吧。”中塚答道,“因为既没有用处,还那么贵。”

“大约得多少钱?”

“起码得五六百万吧。”

“这么贵?”今枝惊得往后仰。

“而且,我想嫌犯使用的还是能用遥控器改变相机角度的那种款式。”汤原说道。

“什么意思?”

“如果相机角度固定住,就无法根据直升机的高度准确捕捉发电站整体情况了。”

“啊,原来如此。”今枝露出信服的样子,进一步问道,“这么说,嫌犯还随时调整相机角度?”

“不,这不可能。因为距离太远了。大概是用了一种可自动调整相机角度拍摄发电站整体图像的装置。”

“这种事情能做到吗?”

“就是用电脑来控制相机的遥控器。也没什么了不起,只需一个微电脑板就足够了。如果事先给电脑一个目标影像,只要相机捕捉到与其一致的图像,就会追着图像改变角度。”

“哎呀。”今枝摇摇头,叹息一声,“什么事情都能做到啊。总之,单就您刚才的话来说,嫌犯早就准备好相当特殊的装置。如果从这些东西的到手途径入手,说不定就能得到某种线索呢……”后半句像是自言自语,咕哝了一会儿,今枝对身旁的部下命令道:“立刻把嫌犯发送的图像转发到本部,说不定能查清嫌犯是使用什么机器制作的。”部下动作麻利地离去。

汤原并不想给警备部长泼冷水,就没有作声,但他觉得嫌犯肯定不会以个人名义购买红外线热成像仪。经营这种仪器的厂家和商社的客户一般都是企业或大学的研究机构。如果以个人名义订货,恐怕当时就会引起怀疑。而且这种产品并非大量生产,交货期也经常会大幅延迟。一旦弄不好,说不定还会耽误犯罪行为的实施。与其冒这种危险,还不如潜入研究所之类的地方盗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