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笑的骷髅堆(第2/8页)

面对生活的窘境,他在无奈之下又带着女儿回到了乡下,靠在集市上演奏那维亚民谣为生,只有女儿和他相依为命,还经常为他伴唱。有一天,父女俩在兰比的集市上表演,瓦雷里教授在演出结束后,将他们带到了哥登堡。他觉得老达阿埃的小提琴拉得非常棒,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手了,而他的女儿则是一个非常有艺术天分的可造之才。克里斯蒂娜由此得到了正规的音乐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她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都会被她的美丽、优雅和完美的言行所征服,引起一番轰动。她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更是突飞猛进。不久,瓦雷里夫妇迁居法国,并将达阿埃父女俩也一同带了去。虽然瓦雷里夫妇对父女俩关怀备至,对克里斯蒂娜尤为喜爱。然而,年迈的父亲因为思乡心切而日渐衰老,还因此生了病。他在巴黎的时候几乎足不出户,终日用琴声来倾诉自己的思乡之情,那琴声哀怨悠远,让人心中不免生出无限感伤。他常常将自己和年轻的女儿关在屋里,只听见哀怨的琴声和低回的歌声不时地从屋里传出。瓦雷里夫人有时会在门后聆听屋里传出的音乐,每次都会忍不住落泪。她也非常想念斯堪的纳维亚。

一年夏天,瓦雷里全家和老达阿埃一起来到位于布列塔尼半岛上一个鲜为人知的偏僻的小镇佩罗,想要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在这里,老达阿埃似乎又找回了生命的活力,他喜欢佩罗的海,说这里的海和日夜思念的故乡斯堪的纳维亚的简直一模一样。他总是一个人站在海边,对着大海演奏起感人至深的音乐,他觉得此刻大海也陷入沉寂,在仔细聆听他的音乐。之后,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想法,经过再三恳求,瓦雷里夫人才勉强答应了他。

他于是又带着女儿奔忙于当地的各种庆典、节日及舞会之中,就像从前在斯堪的纳维亚一样。他们将最美的音乐带给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庄,人们非常喜欢父女俩,对他们的音乐也是百听不厌。父女俩夜里也不住旅馆,而是跟从前在瑞典时一样,就在农家的谷仓草堆上将就过夜。

即便如此,他们对于自己的穿着还是很讲究的,他们总是穿戴得体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他们从未收受过别人的钱物,也没有进行过什么募捐。人们都无法理解这位小提琴手的古怪行径,他整天带着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四处奔走,而小女孩美妙动听的歌声甚至能将人们带入天堂,人们觉得那是天使的歌声。就这样,无论父女俩走到哪里,身后总是会有一群的追随者。有一天,一个小男孩拖着一个女管家模样的妇人出现在城里,他们也追随父女俩走了很长一段路。小男孩似乎是被克里斯蒂娜柔美而纯净的歌声深深地吸引了,他不愿离开她,跟着他们来到了特雷斯托海湾。当时那里空无一人,只有蓝天,白云,蔚蓝的大海和金色的沙滩。一阵强风吹过,将克里斯蒂娜的披肩吹落到了海里。她本能地惊叫了起来,伸出双臂想要抓住它,但披肩已经随着海浪越飘越远了。就在这个时候,克里斯蒂娜忽然听见有人说:“小姐,别着急,我帮你把披肩捡回来。”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小男孩毫不犹豫地向海边跑去,全然不顾身后穿黑衣女人的尖叫。连衣服都来不及脱便“扑通”一声扎进海里,为克里斯蒂娜找回了披肩。小男孩安然无恙地回来了,不过黑衣女人显然已经被吓坏了,浑身一个劲儿地打颤。克里斯蒂娜看见那个小男孩,情不自禁地拥住了他,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这个小男孩就是拉乌尔·夏尼子爵。他当时正和姑妈一起住在拉尼翁。整个夏天,两个小伙伴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在夏尼姑妈的一再恳求之下,再加上瓦雷里教授的撮合,老达阿埃终于答应教拉乌尔拉小提琴。很快,拉乌尔喜欢上了这些曾经陪伴克里斯蒂娜度过快乐童年的歌曲。

子爵和小克里斯蒂娜非常合得来,他们都是富于幻想,喜欢沉静,喜欢听故事的小孩,特别是有关布列塔尼的古老传说。那时他们好像小乞丐一样,挨家挨户地去乞讨故事。“好心的先生、太太,请您给我们讲个故事吧?”当然,善良的人们从没拒绝过两个孩子的请求。在布列塔尼,那些年迈的老太太们,恐怕没有谁没见过月光下在欧石南上跳舞的小精灵吧?

然而,在他们所共度的所有的快乐时光中,最令他们难忘的是黄昏。每当夕阳西下,慢慢沉入海底,宁静的暮色渐渐笼罩大地的时候,两个孩子便和老达阿埃一起在路边悠闲地盘坐,老达阿埃给他们讲关于北方的美丽神话,那声音低沉而悠远,生怕惊醒故事中的幽灵一样。在他讲的故事里,有的如安徒生童话般温馨,有的又如罗尼伯的诗歌般忧伤。每次他停下来的时候,孩子们便会立即问道:“之后怎么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