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密谋 6(第2/10页)

可维克多真的很担心。“小西尔维病了。”一想到这个他就非常焦虑。在维克多・科瓦尔斯基三十六年的亡命生涯中,没几件事真正打动过他的心。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他才十二岁。一年后,他的父母被一辆盖着黑色篷布的卡车带走了。那时候他已经懂事了,知道姐姐在教堂后面的大旅馆里做些什么。德国人占据了那个旅馆,每天都有很多军官去那儿。他父母很难过,向军管处提过抗议。他当时的年纪已经可以参加游击队了。十五岁的时候,他第一次杀死了一个德国人。十七岁的时候,俄国人来了。他的父母对俄国人又恨又怕,给他讲了很多俄国人对波兰人做的恐怖的事。所以他离开了游击队,而其他人后来都被政委下令枪决了。他像一只被追捕的猎物一样向西逃往捷克斯洛伐克,然后是奥地利。在难民营,这个瘦骨嶙峋的只会说波兰语的高个子青年因为饥饿而极度虚弱。他被人看做是又一个无害的欧洲战后流浪贫民。随后,他吃着美国提供的食品,逐渐恢复了体力。一九四六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他逃了出来,搭车奔向意大利,然后进入法国。同行的是他在难民营认识的一个讲法语的波兰人。在马赛,一天晚上他潜入一家商铺偷吃的,杀死了试图阻止他的店主,只好继续逃亡。他的同伴离开了他,临别时告诉他,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外籍军团。第二天他就报了名,当警察在饱受战争摧残的马赛掘地三尺四处查访时,他已经来到了阿尔及利亚。地中海沿岸城市仍然是美国食品的重要进口基地,为食物而杀人的事很平常。由于不能很快找到嫌疑人,这个案子几天后就销案了。科瓦尔斯基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已经是一名外籍军团士兵了。

这时他十九岁。起先老兵们叫他“小家伙”。随后他就向众人展示了他的杀人本领,他们就改称他为科瓦尔斯基。

在印度支那那六年的生活使他不可能再成为一个普通人。这之后他被送往阿尔及利亚。期间,他曾在马赛郊外接受一门武器训练课程。他在那儿碰到了朱莉。她身材瘦小,但很厉害,在码头边的一家酒吧做清洁工。那天她正和自称是她“男朋友”的人吵架。科瓦尔斯基一拳就把那个家伙打得飞出了酒吧,摔出去六米多远,昏迷了十个小时。好几年过去了,这个人还是连话都讲不清楚,因为他的下颌骨被打碎得不成样子了。

朱莉喜欢这个身形巨大的外籍军团战士。之后的几个月,每晚他都是她的“保护神”,在她下班后护送她回到她在旧港一个肮脏阁楼里的小窝。两人欲望都很强,尤其是她。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当她发现自己怀孕后就更没什么感情了。她告诉他,孩子是他的。他相信了,因为他想要这个孩子。她告诉他,她不想要这个孩子,她认识一个老女人可以帮她把孩子打掉。科瓦尔斯基暴揍了她一顿,并且告诉她,如果她敢那样做就宰了她。三个月后他回到了阿尔及利亚。不过这期间他和另外一个前外籍军团的波兰士兵约瑟夫・格日博夫斯基成了朋友。这人被称作波兰人约约。约约在印度支那因伤退役,和一个快乐的寡妇结了婚,在各主要车站的月台上经营一辆小吃车。他们自从一九五三年结婚后就一直一起经营。妻子给客人递吃的,他就在后面一瘸一拐地收钱、找钱。晚上收摊之后,约约经常光顾附近外籍军团士兵们常去的酒吧,一起聊过去的日子。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是他在岘港时才应征入伍的。一天晚上,他碰到了科瓦尔斯基。

就孩子的问题,科瓦尔斯基征求约约的意见。约约同意科瓦尔斯基的想法。两个人都是天主教徒。

“她想把孩子弄死。”维克多说。

“那个臭娘们!”约约骂道。

“婊子!”维克多表示赞同。他们又喝了几杯,闷闷不乐地望着酒吧后面的镜子。

“这样对孩子不公平。”维克多说。

“这样不对。”约约赞同地说。

“我从没有过孩子。”想了一会儿,维克多说。

“我也没有。从结婚到现在一直都没有。”约约回答。

后半夜将近天亮的时候,两个人酩酊大醉,想出了一个计划,并且严肃地举杯庆祝。第二天早上,约约想起了他的诺言,但不知该怎么和妻子说。他花了三天时间,旁敲侧击地讲了一两回,终于在一天夜里,两人都躺在床上的时候把这个事和盘托出了。令他很惊讶的是,他的妻子很高兴。所以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维克多回到了阿尔及利亚,重新加入了罗丹少校的麾下。这时,罗丹已经指挥一个营了,又是一场全新的战争。约约和他妻子在马赛,连哄带吓地监督并保护着怀孕的朱莉。维克多离开马赛的时候,她已经怀孕四个月了,这时候再堕胎已经迟了。约约还威胁地指着很快又到处乱转的那个下巴被打残了的家伙。那个家伙现在只要看到外籍军团士兵就很小心畏缩,即使是瘸了一条腿的退伍兵也不敢惹。他游手好闲,又干起以前的下流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