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2/12页)

“哦,没错,那里的确在施工。那条路一直没修过,特别窄,这次拓宽之后,我们以后去白川就方便多啦。”

“现在他们在哪儿施工啊?”

“从惠那到中马这段路三年前已经拓宽过了,现在正在修前面的笠置山坡。那边的工程难度很高,肯定很费时间。”

“我就想去那个工地看看。”

“好,我知道了。”

过了一会儿,出租车就开到了河边。

“这就是木曾川。”司机一边打方向盘一边介绍道。

出租车开过铁桥。

“这座桥叫冬云桥。”

“哎呀,这是大坝吧?”

右边耸立着一堵巨大的白色高墙。那是拦住整条木曾川的大坝,旁边还有一座发电站。

“没错,是笠置大坝。惠那峡谷的民歌里也提到这座大坝了呢。‘惠那有座堰,灯笼照亮河,原本是御岳,木曾的白雪……’那里头的‘堰’,指的就是这座大坝。”

“师傅,能不能开慢点儿啊?”他对大坝一直很感兴趣。

“那座大坝上有一条车道,途经人造湖北岸,可以直接去山区。”

大坝仿佛高耸的城墙,自然看不见底下的大坝湖。

矢田部朝大坝旁边的发电站看去。发电站好像在进行维修或扩建,旁边一前一后停着两辆黄色的混凝土搅拌车。

“大坝对面就是木曾川的惠那峡谷了,当然从这里是看不见的。可以坐游船去看哦。”

开过铁桥,大坝和发电站都消失在了视野之中。司机继续介绍道:“大坝湖南侧有源斎岩、屏风岩、双子岩、蛙岩、狮子岩、金床岩、军舰岩、犬回岩等奇山怪石,军舰岩特别大,露出水面的部分高五十米,水下还有五十米呢。站在军舰岩旁边的狗都会吓得退避三舍,所以才会起名为‘犬回岩’。”

“……”

“屏风岩看上去就像面六曲屏风一样。那座山上有一种黄色的岩杜鹃,据说是杜鹃的原种呢。”

矢田部对黄色的杜鹃没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黄色的混凝土搅拌车。

“源斎岩是块伸出岸边的四米见方的岩石,里头还有个洞窟。据说战国时代吉村源斎曾经在里面住过。武田信玄去请他出山,他不答应,信玄就命令手下放火烧洞窟。洞窟里还发现了被烧焦的大米呢,据说那就是吉村源斎当年存在洞窟里的口粮。”

这位司机好像经常带客人去惠那峡谷,一路上介绍了不少景点以勾起游客的兴趣。

“对岸还有个品字岩。两块四角形的岩石上面,叠了一块四角形的石头,看上去就像‘品’字一样。那是大文豪志贺重昂【50】先生起的名字,惠那峡谷也是他命名的呢。”

“……”

“对岸有佑天稻荷、蛙药师、六地藏、高德寺等景点,岸边也有许多大岩石。”

“……”

“您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啊。坐游船转一圈很不错的哦。”

“谢谢。”矢田部终于开口答应了一句。

然而,司机的“导游”远不止这些。出租车沿着木曾川一路往西,中途走进一条分叉的山路。他的舌头与方向盘一样转个不停。

“这里是河合,旁边那条河是中野方川。”

乘客沉默不语,司机反而越说越来劲了。

“这里是饭地高原的入口,西边是飞騨木曾川国立公园。春天的新绿、秋天的红叶都很漂亮,可以走登山道上山观光。现在是夏天,高原上都是帐篷。那叫‘饭地高原教育帐篷村’。”

矢田部能听见他的声音,可压根就没把他的话听进去。

他在红叶庄酒店后面的小河里看见了一只青蛙。它时而腹部朝上,时而背部朝上,不停地旋转。在刈野温泉的大浴场里,一位原本仰泳的浴客一边转动身子一边游泳——两者与黄色的混凝土搅拌车重叠起来。

“您看左边,能看见一个山顶是吧?那就是秋叶山,有七百九十米高。右手边是一千一百三十米高的笠置山。山脚下有一座‘不动瀑布’。您要去的县道扩路工程现场,也就是中马,只要绕过那个山脚就到了,就在山坡前面。”

“司机师傅。”矢田部如梦初醒般地问道,“您刚才提到秋叶山和笠置山了吧?请问那两座山上出不出产五色石啊?”

“五色石?”

“在阳光下一会儿发红一会儿发蓝的石头。学名叫‘辉绿凝灰岩’。”

“这……”滔滔不绝的司机第一次支支吾吾起来,“我也不清楚啊……”

“您见过吗?”

矢田部不想听什么观光介绍,要是司机能告诉他附近有没有辉绿凝灰岩就好了。

“好像没见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