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十一项要点(第2/5页)

他翻开笔记本。

“雷蒙·潘德洛,32岁,生于伊拉克,父亲是英国人,母亲为波斯人;对英国的风土人情颇为熟悉。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天赋异禀。4个月前才从巴格达来到英格兰。”

“哇!”

“是的,长官。我跟介绍所的某个家伙谈过,他本来似乎烦恼得有如芒刺在背,不过现在已经放心多了。10分钟前我跟他谈过了,并且取得一些有用的情报。潘德洛跟他说他(我指的是潘德洛)是英国贵族之子,成年后——成年人的堕落是恶名昭彰、有目共睹——当大英帝国在1919年获权统治该领地时,他去英国学校注册就读,然后担任观光客的导游——请注意,是导游哦——带他们去游览名胜古迹。他21岁的时候前往巴黎;他在音乐厅演唱,同时也扮演一些角色。此外,他还是个专业舞伴。他似乎惹了一些麻烦,根据他的说法,有个女人毫无根据地对他提出控告,说他试图敲诈勒索。”

“我的天啊,帕普金,我就是担心这种事情。”

此刻,我那忠心的猎犬看着我,仿佛在揣测我心里打着什么算盘,但结果他只是嘶嘶作声,接着把话说下去。

“然后他来到伦敦,但4年后回到他的出生地巴格达。大致上就这样了。还有一件事,4个月前他重回本地之后,一直是穷困潦倒。邀请他去唱歌演戏的机会不多。不过,昨天韦德—伙人打电话去介绍所询问有无符合他们需求的人选时,他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潘德洛。”

“电话是谁打的?”

“巴特勒。他提供20基尼(译注:Guineas,相当于21先令的英国旧金币)给出任此角的人,因为这名演员必须临时抱佛脚,赶紧进入状况才行;他是正午时候才打电话的。他跟他们说,叫那个男人下午两点钟到皮卡迫利(译注:Piccadilly,伦敦繁华的大街)的酒吧和他碰头讨论细节。昨天晚上卡鲁瑟突然对那伙人提到有个名叫雷蒙·潘德洛的男子遇害时,难怪那个名字没有引起他们任何反应。他们根本没听过那个名字;或是说,他们大部分的人都没听过。”

“喂,你这个卑鄙小人,”我对着他吼叫,“你是对老杰·韦德的女儿意有所指吗?”

帕普金说道:

“好啦,好啦,长官,我不一定是在暗示什么。我只是在概述可能的情况。我的推论是这样的:

“潘德洛谈妥要演出这个角色,如此一来,很多事情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他那染成灰黑的假络腮胡;他要去扮演伊林渥斯博士,而巴特勒和杰瑞·韦德似乎都强烈主张:要扮演学者,一定得戴络腮胡。他的眼镜上面系有黑色缎带;这样看起来便非常有学者风范,就像咱们的朋友菲尔博士一样。他头上朴素的高顶丝质礼帽和身上的晚礼服,是他从事职业舞伴时期的行头,如果您还记得的话,卡鲁瑟在衣服里面找到巴黎的商标。所有的线索全都吻合,即使那些疯狂古怪的小鬼——啊,没有那么疯狂古怪啦,我指的是他们之中的某一个人。您别发火,长官!

“最后,如果伊林渥斯没听错的话,潘德洛一定是比伊林渥斯晚抵达博物馆10分钟左右。之后到11点钟的这段时间里,有某个人杀死了他。话说到这儿,我无须向您指出,若说是有个外来者偷偷摸摸潜入干下了此案其实是微乎其微,虽然是有这种可能性。现在这会儿,所有的演员卡司【注】尽在咱们——尽在您眼下。您以为呢?”

【注】卡司:英语 cast 的中文译音,演员阵容的意思。

我得承认帕普金说得没错。我将他那番话深思细想了片刻,旋即走到窗口眺望泰晤士河沿岸。然后我问他还有别的事吗?有的。

普金继续说道:

“有了伊林渥斯的说辞,关于卡鲁瑟昨晚碰上的怪事,绝大部分现在都已获得合理解释。是绝大部分哦!我们可以把整个故事连贯起来。不过,还是有几个论点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其中有的说不定很重要,有的却不然。您得把那些小鬼抓来申斥一番;当然也包括那位忠心耿耿的普恩,他可能是您心目中排在最前头的主要证人,因为他整个晚上都守在门口,而且从他所站的位置,可以将大厅看得一览无遗。所以啰,这些论点有些您可以一眼就马上厘清,有些却可能棘手得费一番手脚。

“就在他们从霍斯金巡佐手中夺回真正的伊林渥斯之后,昨晚那帮人关掉电灯,以飞快的速度撤离博物馆,并且做了一件事:他们一起约定好,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会矢口否认昨晚去过博物馆。他们担心的是伊林渥斯;他们在老杰·韦德的宝贝博物馆里恶搞,而且还把伊林渥斯锁在电梯里头,这些事情,他们希望他不会告诉老杰——他们认为巴特勒或许可以把伊林渥斯安抚得服服帖帖。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一桩谋杀案,除了两个人之外。这例外的两个人,一个是巴特勒,另一个则是凶手;据我所知,巴特勒搞不好就是凶手。至于其他人嘛——嗯,恐怕我也心存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