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祸不单行(第2/4页)

风间凝视天空的眼睛忽然发亮,他猛然想到外婆做工的那家主人叫永仓,而对裕希子纠缠不休,中途加入旅行团的那个男人也叫永仓。难道这是偶然的巧合吗?

——永仓在佛罗伦萨第第一次出现时曾无意中说出“把妻子××”的话。

永仓在苏黎世劫持汽车。在德国的“黑森林”被盐泽说服加入旅行团,当时风间就此问过盐泽。盐泽虽然巧妙地搪塞过去了,但风间确实听到过永仓说“把妻子××”,这两个字完全可以补充为“杀了”。

永仓“杀了妻子”,风间的外婆在永仓家干活,结果被卷入“夫人”的纠葛中被害,这两者完全吻合。

风间的眼前出现了永仓的面孔,这是一张精明瘦削的现代型面孔,是一种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切身利益的所谓功利主义者、即“才华过人者”的面孔。风间讨厌这种人,从永仓一出现,就对他很反感。

杉田米到永仓家作佣工后,风间从未去过他家,自然不认识这家的主人永仓。而警察失言,生怕风间进行私人报复,这证明他的仇人就在眼前。

——从东京跑来追逐裕希子的永仓不正是杀死外婆的凶手吗?

盐泽一定知道详情。如果警察掌握了永仓的罪行,必然向导游公开事情的真象,委托盐泽监视永仓。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他决定试探盐泽的态度。

在风间的追问下,盐泽感到十分为难。

“我也不知道详细情况。”

“在德国劝永仓加入旅行团时,你包庇了他。我听得清清楚楚,永仓说,‘我把妻子杀了’,而你欺骗我说,他是威胁穗积小姐,说‘我要杀你。’‘杀了’和‘要杀你’完全是两码事。在佛罗伦萨永仓第一次出现时,你我同永仓的距离大致相同,听到的话不至于相差那么大。你包庇他不正说明你知道真象吗?”

“我真的不知道啊。”盐泽说。

“假使大家知道加入我们行列的是个杀人犯,一定会拒绝他。你明知事情的真象,却硬要把他拉进来。”

“不,不是那么回事。”盐泽虽然还在辩解,但态度已在动摇,可他仍决心保持沉默。

盐泽对永仓的监护,与其说是受警视厅的委托,不如说是有义务这样做。他费了好多口舌好容易才说服永仓回国自首,他要负责把他带回东京。

如果归国前永仓知道在旅行团中有被害人的亲属,好容易才决心自首的思想不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风间是被害人的唯一亲属,他有权知道自己的外婆为什么而死,被谁所杀。然而对此警方也感到十分为难。

东京的警察一直同盐泽保持着联系。风间根据这一事实认为永仓就是犯人。盐泽只能对风间说,他的推测是毫无根据的猜想。而风间从盐泽的神态中更加坚信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打算在回国前无论如何要证实这一点。

“好吧,你若不告诉我,我自有办法弄清真象。”风间突然改变口气说。

“自有办法是什么意思?”盐泽担心地问。

“直接问永仓,到底谁杀了她。”

“那,那可不行!”盐泽惊愕地望着他。

“为什么不行?”

“为什么吗?这种事不能向一个清白无辜的人打听。”

“既然清白,问问也不打紧,然后道个歉不就行了吗?”

“反正不行。”

“为什么不行?就凭你老说不行这一点就知道永仓一定干了什么坏事。”

风间瞪视着盐泽。

在伦敦游览三天,然后去巴黎。巴黎是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旅行终结意味着裕希子同永仓的离别。虽然这次旅行为期不长,但裕希子却感到又重新恢复了青春。

正因为如此,同永仓的离别是痛苦的。但这次的离别却含有希望。永仓服刑后还会回到自己的身边。

自从在“黑森林”永仓加入旅行团后,他向裕希子讲述了自己不幸的婚后生活,和杀死妻子的原因。

裕希子虽不想听,但又必须听,这既是为了判断永仓犯罪的性质,也是为了设计他们未来生活的蓝图。

六月末七月初的伦敦多姿多彩。花草树木冲破了漫长严冬的禁锢,竟相发芽、开花。人和动物都向着盼望已久的太阳伸伸懒腰,感到特别惬意。虽然眼下还未到群花争艳、游客如织的夏季时季,但摆脱严冬桎梏的人们无比容悦的心情,犹如漂浮着的清新空气充溢大街小巷。

裕希子无比珍惜同永仓在一起的宝贵时间,没有兴致玩味伦敦的旅情。乘观光汽车游白金汉宫、伦敦塔、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名胜古迹时,她心里只想到永仓同她在一起。

“穗积小姐,您真变啦!”野泽弘子不无嫉妒地开玩笑说。弘子的意思是,永仓把裕希子从她身边夺走了。在此以前,她总是同裕希子一起活动,和旅行团的其他成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