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杀意何来(第2/4页)

这样一来他的名字和公司的名字就传扬出去了。职员是杀人嫌疑者,职员所在的公司自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退一步说,即使暂时避开了警察的嫌疑,他也避不了公司对他和染子关系的嫌疑。现在来访染子,没有任何理由。

她作为贿赂的一个环节,和她私通这才是笑料呢。要是叫贤良派知道了,就有了绝好的攻击材料。免除家田在公司的职务,家庭也随之破裂。

如何是好呢?今晚来这里,谁也不知道,就这样逃走,装作什么也不知道,那谁也伤不着。

染子横竖死了,即使不报告。早晚也会有人发现的,发现稍晚一点,也不致于有什么事情,活着的人总比死人重要吧。

经过短暂的判断,家田决定逃出去。

幸亏公寓里家家紧门闭户,谁也没有碰见。

翌日中午十时,洗衣店的店员送衣物来,按了几次蜂音器也没有回答,试着推了一下门,门开了,朝里边窥视,首先看到了狗的尸体,觉得奇怪,提心吊胆地再朝里边看,发现了染子的尸体。

接到急报,管辖署的巡逻车首先开到了近旁,接着机动搜查队,管辖署的搜查员也到了现场。确定是杀人案件,于是,通知本厅的搜查一科。

搜查一科和机动搜查队、管辖署警察联合起来,开始了对现场的验证。按照形状,从外围向中心收网似地推进。在鉴定科长的统一指挥下,现场观察和尸体检验周密地进行着。

死因是勒颈窒息而死;使用的凶器认为是被害者的腰带。尸体生前没有性交,死后也没有粗暴的痕迹。推定凶手和死者熟悉,故而颇为顺利地进入室内。看不出有过抵抗,好象是趁被害者不注意,突然把带子缠在她脖子上拧死的。

尸体还没有僵硬,推定死后经过12~15小时。室内没有留下凶手的任何东西。

认定被害者的狗是同一时间被杀,检查狗的尸体对,发现牙齿里咬着一点纤维断片,当然这断片被取出鉴定保存。如果它是犯人衣服上的,那是犯人遗留下的唯一物证。

“主人遇难时,勇敢地冲向犯人,而被杀的吧。”

负责现场指挥的那须警部把视线转向惨不忍睹、象婴儿一般的躯体,为了挽救主人,拼命殉职了的齐娃娃,揪下了凶手的重大遗留材料,这是为了报答主人用生命换来的物证。

令人不解的是被害者穿着室内的便衣(连衣裙),隔壁的房间里,没有使用过的迹象,衣着不凌乱,也找不到抵抗的形迹。

“犯人也许对被害者十分熟悉吧。”

“尽管室内没有接待的痕迹。”

那须班的草场和河西两名刑警,悄悄地交换着意见。

“会不会是行凶后整理过了呢?”下田插了一句。

这完全可能。如果留下和被害者共同吃喝的痕迹,就可以特定为熟人了。

“已表明是相当熟的熟人啊,所以,才能进入这个内室,可以充分设想为事后整理过的。”

横渡翻白的三角眼睨视着空中。要进入这座公寓,首先要按大门上的按钮,请住在大门边的人打开大门,接着必须通过居室内的“二重机关”,才能进到房里。这些机关犯人都轻而易举地通过了。

“我认为进入房间并没有多少困难。就说送急信得了;或者扮成商人之类找个借口,首先打开大门。大门能通过的话,房间的门也同样能通过吧。打开大门,居住者已经是期待着来访者,双重的控制,反倒使居住者放松了警惕。”从所辖署的勤务提拔来加入那须班的迟纪(人名)说道。

“就是说,能进到房间来作案的犯人一定和被害者关系很深。”资格最老的山路部长顺着迟纪的话说道。“根据寝室内尚可揣摸的接待痕迹可以看出,犯人和被害者有密切关系。即使犯人毁掉了接待痕迹,也未必就是‘用心周到’吧。不过,从犯人的心理上看,有这种毁掉接待痕迹的可能。”

尸体验证班、一般鉴定班、检查班、探听班,几路刑警撤开了搜查网。除了现场狗咬下来的纤维以外,犯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但是,从同一公寓的一位主妇那里,探听到了有力资料:“大约晚上十点钟,我有事外出时,和一个男人在大门口擦肩而过。这个人以前我见到过,他手里经常拿着我们公寓房间号码的垃圾袋,是501号房间的,我在倒垃圾时见到过。”

这是一份有力的情报。探听到达份情报的所辖署茂木刑警,咬住情报不放手。

“请你把那个男人的特点尽量详细地说一下。”

“三十左右,不胖不瘦,中等身材,好象是靠工资生活的,就这些了,没有什么特点,如果见了就认识。”

“有没有戴眼镜、黑痣什么的显著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