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梁璎从不觉着自己是一位好母亲。

魏琰是将他们几人弄到如此地步的罪魁祸首, 这一点,梁璎从没有动摇过,他的过错, 梁璎也从来不会去包揽。

但对文杞, 梁璎知道, 是她亏欠了这个孩子。

她离开京城的时候, 文杞只有六岁。

孩子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前一天还能在母亲的怀里撒娇, 第二天就被拒之门外了。

对他, 梁璎任性又自私。

有时候, 梁璎甚至希望这个孩子多随一随他父亲的凉薄、虚伪, 或者多一些富家子弟的嚣张跋扈,她也许就能把坏人当到底。

可魏文杞比任何人都懂事。

梁璎至今仍旧记得, 他拉着自己的衣角,明明眼里都是不舍,却一句挽留的话都没说的模样。

梁璎那时,确实是有一瞬间,心疼难受得想要落泪。

可她在那一瞬间的动摇后, 还是逃跑了。

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的人, 如何有自信能做一个好母亲。

就算是死得远远的, 也比死在他面前好。

后来她终于慢慢走出了阴霾。

周淮林每年会因为各种理由来京城, 临行之前,都会问她:“有没有要给谁捎的什么东西?”

梁璎从来都是摇头。

可她却会在周淮林走后一个人发呆很久。

可能人都是如此的纠结与复杂,做不了为了孩子忍气吞声的伟大母亲,亦做不了完全不去想他的狠心人。

周淮林唯一会劝她的事情, 大概就是关于文杞的事情了。

“梁璎,我怕你会后悔。”他总是这么说。

终于有一次, 在周淮林再次要踏上去京城的马车时,梁璎拉住了他的衣袖。

那是天气很好的阳春三月,被她拉住的男人回头,脸上并没有意外的表情,只是问她:“要一起吗?”

梁璎点头。

“那走吧。”

周淮林只回了这么一句,梁璎上了马车才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

他好像早就猜到了自己终究会踏上这条路。

梁璎眼睛微微湿润。她重新回到京城,也见到了文杞。

也是在那时候,梁璎才意识到,她把这么小的一个孩子丢在了群狼环伺的皇宫里,没有母亲庇护,没有母族势力,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孤零零地长大的。

可这个孩子,没有半分对自己的责怪。

作为被亏欠的那方,他反而局促不安、束手束脚,仿佛唯恐着哪里惹得自己不高兴了。梁璎不能说话,就只能是他说,孩子的目光时不时就瞥向她,似乎在通过观察她的表情,看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

那日梁璎在他走了以后,一个人默默流泪了很久。

她放不下文杞,也不能为他做什么事情。

但至少,这样的见面,是她可以做到的。

梁璎依旧憎恨着京城,憎恨这京城里的皇宫、京城里的人、京城里的记忆。

可在这里,也有她牵挂的孩子。

她可以在他荣华富贵时远远观看并不打扰,却无法做到看他深陷困境而置之不理。

***

梁璎一路上的担心,在看到床上双眼紧闭的孩子时到达了顶峰,什么也顾不得地快步就往床边走过去。

在看到她的动作时,记得她腿不好的魏琰手下意识就伸出了手,可指尖却只是堪堪拂过她的衣角。

早已大权在握的男人,虽然还是挂着温和的面容,但更多的是说一不二的威严。

唯有在面对梁璎时,他会变得尤其胆怯、懦弱,无法摆出任何姿态来。

魏琰收回手,也跟了过去。

床边的太医正在把脉,梁璎只能站在一边。

少年那紧皱的眉头、毫无血色的嘴唇,无一不在牵扯着梁璎的心。

为什么会中毒?为什么到了现在,魏琰还是连他都保护不住?可自己又是什么合格的母亲,甚至还因为文杞与皇后的不和暗暗窃喜。

梁璎每想一分,心就因为自责疼痛一分,直到太医终于放下了魏文杞的手,她立刻又上前了两步。

“怎么样了?”这话是魏琰问的。

太医没敢多看梁璎,马上回答:“太子殿下的体温比先前下降了一些,也能喂进去了水,只要天明时体温到了正常,基本上就不会有性命之忧了。”

梁璎直到现在才知道,孩子正处在鬼门关口。

“娘亲……”

文杞虚弱又含糊不清的声音从床上传来,梁璎跪到了床边去。

她眼睛已经被眼泪模糊了得要看不清床上的人。

为什么命运总是如此不公呢?她这么懂事的孩子,为什么要遭遇这种事?

如果真的有错,也是他们这些大人的错,为什么受苦的却要是孩子呢?

她想回一声文杞她在,因为无法做到,就只能握住了孩子的手,无声地告诉他母亲在这里。

魏文杞没有醒,叫娘亲只是他的梦呓。可他明明昏迷着,梁璎只是握住他的手,孩子似乎就已经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慢慢平静下来,甚至连皱紧的眉头,都松开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