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六十为限!(第2/3页)

君主始终是带着猜忌跟迟疑的。

这也是必然的。

如今扶苏已生出了改变之心,就算他们执意反对,又能有什么用呢?只会惹的扶苏不满,到时一旦政事上出了问题,恐就会被小题大做。

落得晚节不保。

他们不主动体面,陛下又岂会留情?又岂会给他们留颜面。

等真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他最后说的那句话,其实带有一定点醒的意味,继续死咬着不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退则退。

他们唯一能做的。

便是趁机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

而这或也是陛下这次召见他们的目的,让双方都能有一个体面。

听着蒙恬的话。

马兴、冯去疾等人脸色微变,他们也是没有想到,蒙恬这么快就松口了,不过几人都是心思活络之人,稍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缘由,目光暗暗一沉。

顷刻。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道:“臣赞臣蒙丞相的话,如今大秦政事越发繁忙,为了大秦,也为了天下,的确该做一些调整。”

“臣附议。”

“臣附议。”

“……”

有了蒙恬的率先开口,其他人也陆续松口,都开始表达了赞成。

一旁。

张苍暗松口气。

蒙氏在朝堂的影响力果真是了得,蒙恬稍微说一下,其他官员就同意了,若是换成他,恐根本无人听。

这也让张苍心头微定。

他心定的不是蒙氏的影响力,而是有蒙氏在前,就算自己真被认作是关东那伙人的魁首,应当也不碍事。

见状。

扶苏点了点头。

他深深的看了蒙恬一眼,嘴角露出一抹笑道:“诸爱卿都能理解朕的难处,朕心甚慰。”

“但又当以何为准绳呢?”

殿内再度安静下来。

这才是关键。

该以什么标准来评定进退,目前的三公九卿,相较始皇时,已更换了不少,但当时的辞官,或多或少,有着始皇的施压。

并没有成文规定,更没有什么墨守成规的潜规则。

如今。

却是要他们来决定了。

这个决定并不好做出,影响的会很多,不仅是他们自身,还有后续官员。

若是太过苛刻,或者太过紧迫,只怕他们这些做决定的家族落不得太多好,不得不慎重啊。

扶苏并不催。

他要下方的臣子自己说出来,不然岂不变成自己逼迫了?

陶舍、史禄几人对视几眼,看了看冯去疾,又看了眼冯劫,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见状。

冯去疾脸色微变。

他那里看不出,这几人眼中流露出的异样,陶舍几人对这个建议是很赞成的,因为这是在给他们腾位置。

冯去疾目光阴晴不定。

他心中很清楚,他冯氏目前已成为了众矢之的,族中三人位列三公九卿,过去碍于冯氏的显赫,其他人不敢表露意见跟看法。

但现在。

若是朝廷秩序变了。

他们冯氏一门三人的情况,恐怕就要直接改变了,而且自己的年纪相较其他人是最大的。

也是最有可能退下的。

到时。

接任的未必是冯劫或者冯毋择,而其他几人或许就能坐到自己这个丞相之位了。

沉思片刻。

冯去疾心中长叹一声。

他虽在朝堂各种谨慎小心,不轻易出风头,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蒙氏如今只有蒙恬一人位列三公九卿,蒙毅从关东回来后,却是因关东官员弹劾,只落得个御史之位。

他冯氏就彻底成了众矢之的。

虽心中郁闷,却也无可奈何,如今他冯氏的存在,明显成为了其他官员针对的目标。

甚至……

也是陛下有意敲打的对象。

他沉思了一下,主动出列,事已至此,继续按捺不动已无意义,而且他这次势必是要退下的。

与其如此。

不如卖其他官员一个善意。

主动揽一些事。

他拱手道:“启禀陛下,臣观过去几次朝堂大动,基本都是老臣主动告老还乡,也都是因精力不济,年高体衰,无以与君主同步,也难以再胜任朝廷职事。”

“臣斗胆,建议以年龄为限。”

“请陛下明鉴。”

闻言。

扶苏故作惊诧,随即又露出一抹恍然模样,看向其他朝臣问道:“诸位爱卿又是何看法?”

蒙恬等人对视一眼,也是连忙拱手道:“臣附议。”

“既以年龄为限,这年龄又当如何取舍?又当以何等年龄为限制?的以仕秦年龄为主,还是实际年龄。”扶苏问道。

冯去疾沉声道:“臣认为当是实际年龄,出仕年龄不妥,不少有才之人,早早仕秦,眼下正值壮年,若是让其退下,岂不浪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