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天下烽火!(第2/2页)

蒙毅张了张嘴,当即明白了。

陛下不在乎。

陛下只要最终的结果。

蒙恬轻叹一声,低声道:“如今的陛下,早已非是当初了。”

“始皇在时,一统天下,太过迅速,导致六地很多积弊,为朝廷接过,六国余孽也大量的逃逸,反叛势力残余很多,六地跟朝廷也始终心有嫌隙,陛下吸取了过去的经验,不愿再重蹈覆辙,故有意放纵了这次乱事。”

“陛下就是要让关东乱。”

“等关东乱到自己都承受不住,乱到希望大秦出兵平乱,乱到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时,朝廷才会将这场由六国余孽引起的叛乱,彻底镇压下去。”

“自此之后。”

“六地的民心也将彻底归附。”

“天下归秦!!!”

“此战过后,六国余孽在关东影响力将彻底消失,彻底为人厌恶,甚至也将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今后六国余孽再想图谋反秦复辟,也几乎不可能了。”

“人心尽失。”

“六地的官吏,在这场战乱中,死的死,伤的伤,反的反,逃的逃,留下的都是忠于朝廷的官员,至少这些人是真为大秦拼过命、流过血,而陛下这一两年,一直致力于兴建初级学室以及推行‘士官转职’,为的便是填补官吏空缺。”

“只要给陛下足够多的时间。”

“大秦足以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官吏,用以接管战乱后的天下各郡县。”

“过去始皇力主的,天下律法一体,官制一体,治权集于国府,决于皇帝,上下统一政令,举国如臂使指,都会达成。”

“陛下意欲用关东的惨痛,来加快大一统之政的落实。”

听着兄长的讲解,蒙毅彻底明白了。

陛下不是不知。

而是早就有了定计。

陛下图谋的非是关东一地,而是大秦万世,只不过代价让关东民众承受了,但这未尝不是关东自己造成的,朝廷这十几年,给过关东很多次机会,只是在六国余孽、地方官府的阻拦下,始终落实不下去。

这也让陛下彻底失去了耐心。

蒙毅道:“如此一来,只是苦了关东民众。”

蒙恬摇头,笑着道:“未必。”

“大秦的体制,打仗,永远是底层最好的机会,这同样适用于关东。”

“随着各地生乱,地方官府无疑会加征不少的士卒,这些底层民众在这场天下大乱中,未尝不能得到机会,若是能抓住,完全能如关中士卒一般,扶摇直上。”

“这场天下乱事。”

“是祸事,同样也是机遇。”

“等到这次战乱结束,天下将再无新老秦人之分。”

“而陛下最近的重心一直在致力于关中发展,等日后天下平定,未尝不会将其推广至关东,几年的战乱,换来今后长久的太平安宁,未必真就错了。”

“那朝廷多久会正式插手?”蒙毅问道。

蒙恬摇头。

“不知道。”

“陛下的心思,不是我们能猜度的。”

“不过朝廷介入的时间不会迟,至少章豨、韩信、翁仲、苏胡、杨武等五支军队,在适当的时候,一定会被派出去,但这五支军队加起来,也就十万人,而且是各自为战,如此情况下,想借着这十万大军横扫关东,无疑要花费很多时间。”

“最终天下何时平定,要看陛下何时再派人。”

“亦或者……”

蒙恬迟疑了一下,有些不确定道:“让这十万大军,后续归于一人统辖,再辅以地方郡县的兵力,构成十几二十来万的大军,继而一举荡平天下叛贼。”

“若是这样的话。”

“最终领兵之人,将会成为大秦新的上将军。”

“就如当年李信,王贲跟我一样,我等三人年纪相仿,都为始皇器重,最终都得到了机会各自领兵征伐六国。”

听到蒙恬的话,蒙毅愣了一下。

随即在心中思索了一下,似的确很是相像。

不过当年的兄长,王贲、李信,都是领兵一二十万,根本不是这五名将领能比的,但若是最终五人中有人能脱颖而出,执掌关东全部兵马,就已达到了这三位将领昔日的高度,日后未必不能如兄长所说,成为大秦上将军。

统领天下兵马。

他蒙毅出身将门,对军事有所了解,深刻的知晓,统领一两万兵马,跟统领十几万、几十万兵马是截然不同的,难度更是天差地别,这五名将领,目前或许都可圈可点,但日后恐未必真有这个能力,统领几十万兵马。

不过随着关东平定,天下也没有太多战事了。

那倒也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