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权力的更替,也是财富的更替!(第2/3页)

“便在于‘士’控制者田地跟知识。”

“田地是财富。”

“知识是守住财富的。”

“而在旧时代下,拥有田地跟知识,也就意味着掌握着权力,所以‘士’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一方土地的实际领主。”

“只是随着大争之士开启,过去为士垄断控制的土地跟知识,在天下征伐及百家争鸣下,各种垄断被打破了,士的权势实则是缩小了,只不过他们在地方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

“但与此同时。”

“在井田制废除之后,爰田制跟其他田制出现后,‘士’手中控制的田地,已慢慢的流入过渡到了豪强乡绅手中。”

“秦一统天下后。”

“士阶层过去拥有的土地跟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被一分为二了。”

“田地落到了豪强乡绅手中。”

“贵族掌有知识。”

“只不过贵族跟士人过去身份高贵,加之在地方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影响力又大,所以一时给天下营造出了一种一家独大的表象。”

“但这终究只是表象。”

“‘士’这个阶层,其实早就被一分为三了。”

“贵族乃有家世,知识和田地都具有,只是规模比过去缩小了很多,士只掌有知识,豪强乡绅只掌有田地,三者合一,才是‘士’该有的声势。”

“只是贵族跟士人自视高贵,凡事都意欲争先出头。”

“所以最引人注目。”

“豪强则显得有些沉寂。”

“但你这一年来颁布的政策,其实对豪强跟乡绅影响最大。”

“对他们的打压也最严重。”

“也最令他们感到惊恐跟不安。”

闻言。

扶苏彻底愣住了。

乡绅豪强。

他自然是知道的。

只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过。

正如嵇恒所言,朝廷的重心都在贵族士人身上,因为贵族跟士人最容易滋事生事,对天下的影响最大,也最容易在天下挑起动乱,所以朝廷的盯防重点就在上面。

但朝廷其实也针对过豪强。

过去更是没少让豪强迁移,只是近两年渐渐放缓了。

只是令扶苏有些惊诧的是,他的这些政令,分明没有针对豪强,为何会对豪强影响最大?

他很是费解。

他疑惑道:“嵇先生,我有些不太明白,朝廷分明没有刻意针对,为何是对豪强影响最大?这不太应该吧?”

他是真的有点蒙。

朝廷这几年主要针对的是贵族跟士人。

为何豪强跟乡绅会遭了殃?

他一时无语了。

听到扶苏不敢置信的话,嵇恒却是大笑了几声。

他心道:“老大跟老二争执,老三死了,这不是历史的常态吗?”

他摇摇头,缓缓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是说朝堂的,但这句话其实也适用于地方。”

“地方官吏的突然变化,及关东底层士人的出头,都会极大的改变关东旧有格局,也会极大触动豪强的神经。”

“更会直接改变地方原有的政治面貌。”

“这就是原因。”

“或许你还是有些听不明白。”

“但你记住一句话,豪强的诞生,实际是天下变革中的必然,士大夫的失势,贵族被打压,地方的田地自然就成了香馍馍,也一定会向上聚集,最终也就形成了豪强。”

“田地是财富。”

“而在战乱时候,一些豪强也得以学得了知识,继而有了守住财富的能力。”

“但……”

“为何贵族跟士人推崇的都是士大夫跟朝廷共治天下?”

“而非是贵族士人跟朝廷共治天下?”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在华夏这个地界上,知识也好,财富也罢,最终都必须依托在权势上。”

“权力至上!”

“没有掌握权力,这一切都守不住。”

“贵族跟士人很早就明白了这点,他们很清楚的知晓,唯有掌握权势,恢复士大夫对地方的垄断,才能保障家族的长久繁荣昌盛,荣华富贵,而这是贵族跟士人自身都做不到的。”

“一切都要落到权力上。”

“大秦更是如此。”

“华夏从始至终都是个权本位的天下。”

“人一旦掌有权利,就能轻易的获得财富,也能轻易的掠夺他人手中的财富,所以你现在应该能明白了吧。”

“在华夏这块土地上,权力的更替,就意味着财富的转移。”

“土地是当前最大的财富。”

“求贤也好,士官转职也好,本质都是在进行权力更替。”

“那无疑也会导致财富的主动或被动的转移,这不以人的个人意志转移,豪强跟乡绅过去之所以能按捺不动,便是因为有贵族跟士人在前,他们则暗中闷声发大财,并如当初的盐商冯栋曹炳生一样,试图跟官员勾结,继而实现互相勾连,从而守住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