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好日子(第2/3页)

剧本由他负责,拍摄那头,云和卫视也早早做好了准备,总监慕溪亲自盯的,导演也是她亲自去请的。

她摆出云和卫视的名号时,导演那边态度很平淡,可她刚说出这次拍摄是和林济合作,对方立刻积极响应。

慕溪:“……这变脸也太快了吧?”

至于剧集的招商和广告,编剧定下林济之后,招商就已经招满了,都没需要云和卫视上门求人。

不过按台里的想法,《好日子》的广告位有一部分是给本地的特产的,G省好山好水好地方,果树遍野,品质丝毫不逊色于海外的水果,只是名气打不响,商家不愿意来进货,消费宁可去进口超市买高价的国外水果。

G省这边也缺好的宣传渠道。

《好日子》哪怕只提一嘴,带一带,以林济剧集的影响力,应该都能起到不错的宣传作用。

……

女主角许沛乙是进组最早的一个,因为她是最先定下来的演员,其他演员则是《好日子》剧组陆续找的——选角的过程中林济出了份力,他这个编剧全程参与了。

角色选好之后林济发现,绝大多数演员他都没有合作过,因为他之前合作的演员大多是长相偏时髦那一类,放在《好日子》剧组显得太过突兀了,甚至一些演员单独露面不明显——比如程渊,他非叫林济在新剧里留一个角色给他。

林济一开始答应了,毕竟程渊并不是那种帅气型的男演员,和时髦这个词关系也不大,当然,红气养人,现在的程渊的确比演《代号11》之前要亮眼得多。

可问题是,他一来剧组试镜,林济就看出不对了。

程渊单独站着还好,和本地的群众演员在一起就显得很出戏,可能因为他不是G省人,对故事所处的环境也比较陌生。

许沛乙看上去就要好许多。

林济分析了一下,这和演员的演技也有关系,许沛乙演技比程渊强一头,对角色的处理也胜过对方,和剧组其他演员出现在同一镜头时,她整个人不显得突兀。

她很能展现角色的朴实感和不屈不挠的劲头。

因而,除了许沛乙外,《好日子》剧组的演员们虽然名气不大,却都是精挑细选过的,演技合格,和角色也很贴。

林济也被震撼到了:“他们怎么都不红呢?”

“年轻时候不红,年纪大了,也没有多少好角色可以挑。”许沛乙道,“就像我,到了这个年纪,您不叫我演女主戏,没人请我演。”

中年女演员的戏路实在太窄了,就算是转型成功的女演员,想碰到一个心仪的角色也并不容易。

举个例子说,业内三大一线卫视,青蓝卫视、大江卫视和星洲卫视,青蓝和星洲偏年轻化一点,大江走正剧路线,可就算是每年推出数部正剧的大江卫视,它主打的历史剧、战争剧等,也是以男性角色为主,女演员通常是作为陪衬。

许沛乙之所以能靠《无限危机》拿奖,因为林凤娣已经是一年中少有的出彩的中年女角色了。

《好日子》这个剧本一到手,许沛乙心中满是惊喜。

郭秀是G省人,她开始学G省的方言,一遍遍地听G省人讲话,和身边的G省朋友交流,问他们自己的方言准不准确。

她未必能达到土生土长的G省人的水准,可作为演员,许沛乙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懒惰耽误了一部好剧,在她心目中,《好日子》就是这样一部好剧。

云和卫视有专门的方言频道,《好日子》剧组也不和自家人客气,薅了几个老师过来,专门叫剧组演员说方言,加上剧组选用了大量的群众演员,平时交流都以方言为主,耳濡目染之下,演员们学得飞快。

许沛乙这样的老演员愿意记笔记,给台词注音,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认真背,年轻演员自然也不敢敷衍。

剧本里,郭秀有一儿一女,儿子生了重病,女儿虽然嫁了人,丈夫家里却穷得叮当响,这两个角色在《好日子》剧本里占据的戏份不少,原本林济考虑过找群演,最终还是放弃了。

表演毕竟是表演,当地演员虽然能展现出当地特色,缺少演技是个根本的弊端。

为了探讨剧本、练方言,再加教群演演戏,林济的剧组培训班又一次开课了,不过这次是分班化教学,演员们分在不同的小组里,利用拍戏之外的时间去学习。

这个剧本本身带有宣传目的,所以导演、摄影师和林济一有空就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参观附近的风光,很多美景林济早就见识过了,比如在群山环绕下静谧的村庄,比如当地的特色服饰,比如山后一汪碧蓝色的湖泊。

取景、农作、培训……开机之后,《好日子》剧组格外忙碌。

导演王博成大学读的农学,机缘巧合进入了导演行业,他早年也下过乡,在务农这块比林济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