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刘钟俞(第2/3页)

“林编,我超喜欢你的《淬火》,能不能介绍一下年代剧的创作技巧?”

“林编,写剧本遇到瓶颈该怎么解决?”

在林济看来,一等奖的三个剧本完全可以和卫视合作拍剧,不过既然同行们有要求,颁奖结束后,林济花了几天时间和几位获奖编剧一起讨论剧本,直至剧本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程度。

刘钟俞对林济的佩服又上了一层。

《风云起》是他自己很满意的一个剧本,否则他也不会用它参加比赛,至少以他的水准,他是很难将剧本改动到更深一层的。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林济目前并没有写过历史剧,《后宫》那种宫斗题材不算,而《静梧传》虽然借了大吴朝的壳,本质上还是秦静梧这个穿越者的个人奋斗史。

可林济却轻松地将《风云起》的剧本改到了更完美的状态,刘钟俞仔细看了林济对剧本的标注——对方对他剧本的改动是全方位的,其中既有对场景转换的完善,也有对角色对话的精简。

甚至,有些改动林济只是寥寥几笔,剧本却细腻了不止一个层次。

比如《风云起》里的一场刺杀戏,帝王和臣子的反应,刘钟俞的侧重点在帝王身上,林济却把臣子的反应给完善了。

“因为你后续的剧本里写到了不同臣子的性格,有人狡诈,有人胆小怕事……这些在前面的细节中表现出来,可以加深观众的印象。”

刘钟俞用力点了点头。

获得一等奖的三个剧本,一部恋爱喜剧,一部历史剧,还有一部战争剧,林济都完善得相当出彩,刘钟俞很好奇,林济的天赋究竟强到了什么程度,才让他对各个题材的涉猎如此充分?

他觉得,和林济接触的这段时间,是他整个编剧生涯收获最为丰富的阶段——林济细细谈了《代号11》之后各部长剧的创作心得,哪怕是《后宫》和《静梧传》这种“灵光一闪”式的作品,林济也抠掉属于灵光一闪的那部分,告诉他们两个剧本中普遍适用的创作规则。

“也太强了吧?”

“林编在那儿讲,我只知道疯狂点头,其实我很多内容没听懂,但又怕他嘲笑我。”

“我也……好在我笔记记得快。”

对刘钟俞而言,此刻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获奖的喜悦了,而是要把林济讲出来的东西消化掉,让它们成为自己经验的一部分。

他有一种预感,这段经历或许会成为他编剧生涯最重要的转折点。

……

事实上,编剧大赛落幕后不久,获奖剧本大多找到了下家——有被卫视签下的,也有被视频平台签下的。

对编剧们而言,奖金和剧本被发掘固然是一段宝贵经历,可听林济聊创作的经验却更为难得。

刘钟俞把自己以前写过的剧本找出来,尝试照着林济介绍的经验去改。

对编剧来说,改剧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推翻之前的想法大改一番。

放在以前,刘钟俞只会改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但剧本的核心架构并没有改,所以他自觉在剧本上倾注了许多心血,但在制片人、导演包括观众看来,他反复去写的只是同一件东西。

而和林济聊过之后,刘钟俞更明白自己的优势在何处,他开始强化自己的优势,砍掉剧本中无用的部分,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修改过后的剧本刘钟俞很满意,虽说那些剧本都已经拍过了,可对比两个版本,他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他对林济的佩服又上升了一层。

……

【……后悔没去参加编剧比赛了。】

【我也……论坛讨论得热火朝天,我居然没有点开过一次。】

【一等奖金居然是100万,不敢想象,有了这100万,我会变成一个多么可爱阳光明媚天使的编剧!】

【……楼上收一收哈,不想想你都多大年纪了。】

【奖金不是重点吧?重点是每一个获奖剧本都被挑中了,平台对林济的信心到底有多足啊,他自己写的剧本被看中也就算了,他审过的剧本居然都被挑中了。】

【这也是我感慨的地方,刘钟俞居然签了大江卫视,这什么大运,大江卫视不缺历史剧吧?】

【据说,只是据说哈,这部《风云起》林济改过的。】

【……哦。】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我现在真的恨当初没仔细看编剧大赛的投稿要求,我当时觉得,自己多少也有点名气了,和年轻编剧抢机会像什么话?现在想想,改个笔名投稿也成啊。】

【现在我就想问问,编剧大赛明年还搞吗?奖金少点没关系,不能和卫视合作也没关系,我听说,这次获奖的编剧都在家埋头写剧本,据说是从林济那里掌握了创作秘籍。】

【!!!!】

【谁知道这个比赛突然就这么声势浩大了?京戏来凑了热闹,卫视那边一个个争着当协办,今年据说收到了一千份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