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编剧比赛(第2/2页)

校方也想通过这种方式缓和和林济之间的关系,过去的林济国影可以不放在心上,但现在的林济,国影方面却不得不重视。

……

林济办比赛这事,卫视方面同样大力支持。

比赛的主办方如今有两家,新兴编剧联盟和京戏,但协办却有一大串,大江青蓝、星洲三家一线卫视,以及若干二线卫视,宣传板上一行都塞不下。

计划投稿的编剧一看这架势,疑心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不夸张地说,经典大赏的协办都达不到这种规模。

对编剧们而言,卫视参与协办,意味着他们的剧本有在卫视面前露脸的机会,而对卫视而言,一场规模盛大的比赛同样可以让他们挖掘到好的编剧苗子,更重要的是,林济是终审评委之一。

华泰和楚天舟直接安排下属参与到比赛的各项流程中——卫视办大型活动都不在话下,何况小小一场编剧比赛。

比赛给编剧们留了两个月的时间,编剧们既可以用已完成的剧本,也可以临时创作一个剧本。

林济虽然是终审评委之一,但他同样参与到了初审的工作——他负责审那些初审被筛落的剧本,找出其中他认为不错的剧本进入下一轮。

林济喜欢写剧本,也喜欢看剧本,虽说初审被筛的剧本有很多本,林济倒是兴致勃勃地一本一本接着看。

他看剧本的速度很快,一个剧本他粗略一看就能判断出好坏。

不得不说,被筛的剧本绝大多数都有被筛的理由,但也有一些剧本是创作手法、题材比较陈旧,但故事的内核却是灿烂而热烈的。

这样的剧本被林济留了下来。

很多时候,一部剧的好与坏虽然由剧本决定,但一些编剧目前没有创作出好剧本,不代表以后写不出来,有些剧本质量一般,但回信的时候,林济都认真仔细地写出了剧本存在的问题。

编剧之间的确有天赋的差距,但除非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绝大多数编剧水准并不会相差太多。

开窍与不开窍通常只有一线之隔,在这种时候,指导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

刘钟俞是参加这次比赛的编剧之一。

他非科班出身,入编剧这一行也是误打误撞,不过入行之后,遇见的几个导演都说他天赋不错,可惜他没名气没后台,入行后虽然签了一家编剧工作室,他的剧本却都挂上了其他编剧的名字。

肖诚压榨年轻编剧的消息被曝光后,刘钟俞的日子稍稍好过了些,不过他人虽然独立了出来,却没有一展才华的机会,投出去的剧本大多杳无音讯,卫视那边连个电话都懒得给他打。

刘钟俞正在纠结自己是退圈,还是去写价格便宜的短剧——他的性格更适合安安静静去打磨一个剧本,短剧节奏太快,他写着不大适应。

不过对刘钟俞而言,吃饭是第一位的,接不到项目他就很难有收入,日子都过不下去,所谓的梦想又有什么分量呢?

但就在这个时候,刘钟俞看到了林济发布的比赛公告,一等奖有三位,奖金是一人100万。

他入行以来,从没拿过这个价格的稿费。

以往在工作室的时候,那些大编剧薪酬虽高,却不愿意给刘钟俞一份合理的酬劳。

刘钟俞决定拼一拼。

其他人办的比赛他未必会相信,可林济的比赛……多少会靠谱一些。

圈里人都知道,林济是打字机中的打字机,只有一个经纪人处理杂活,连助理都没有,剧本基本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这事做不得假,毕竟林济和其他人不太往来。

圈里那些编剧,不管名气大小,只要借了别人的剧本,多少都会有风声传出来。

刘钟俞原本对这些名编剧滤镜很深,入行久了,甭管名气多大的编剧,他只以真才实学判断。

他信林济有真才实学。

林济的剧本,一看就知道和其他人不是一个套路,刘钟俞看了三遍《逃生游戏》,才把《逃生游戏》的剧本完整复盘了一遍。

在他心里,林济就是神。

刘钟俞以前也参加过其他编剧比赛,拿过一点小奖,他总结出了规律,奖项只要超过10万,基本就没有他的份了。

这个比赛声称是由林济来挑剧本,刘钟俞半信半疑,他并不期盼自己能获奖,但他想和林济接触一下,听对方聊一聊创作心得,他应当能够收获许多。

而当获奖名单公布,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一等奖一栏时,刘钟俞愣住了。

他想见林济,但他并没有想过,见面竟会来得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