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目标:星程大海!(第2/3页)

寻找宜居星球是一个目的,但更主要的目的是探索宇宙。我一直在好奇,宇宙究竟有多大?直到现在为止,宇宙依旧是加速扩张的状态,宇宙的边缘速度很可能已经突破了光速。

当宇宙停止扩张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是直接坍塌变成黑洞在其他地方以白洞的形式喷发,还是其他的扩张的宇宙边缘发生碰撞继而收缩?

这些我们都不知道,甚至有可能永远不知道。因为宇宙飞船是有性能上限的,它们或许根本没法应对复杂的宇宙环境。

一旦被损坏,之前的等待就会重新归零。

但我们不能灰心,只要人类还存在,那么探索就不会停止!”

说到这里,陈潇喝了一口淡盐水,继续阐述:“我们聊点别的东西吧,人类到了现在,看宏观的宇宙看不懂,看微观的世界其实也没看懂。当长天科技在研究生命本身的时候,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生物体内的细胞,神经元,看上去就跟宇宙的星星点点差不多。说不定这个宇宙不过是巨人身体内的一个组织,随着组织的工作,线粒体一般的恒星就会提供光与热。

当细胞不断成长,这个宇宙也在成长。死亡后的细胞慢慢坍塌,被消化,这个过程与黑洞何其相似。

或许黑洞的另一端,是细胞破损后汇入了血管,组织液,然后再重新组成新的细胞,那就是新宇宙的诞生。所谓的介子须弥,其实都是同样的东西,极大之后变极小,极小之后变极大。

以上都是猜测,错了不负责。”陈潇这时候已经彻底打开了话匣子,弹幕里面有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关于宇宙的起源,人类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思考,想明白了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将会怎么发展,甚至预防最差的情况。

遥看星空,那些星星总是那么有规律,创世之柱总是如此的迷人,分分钟吞吐新生与死去的星球。

“看来大家都跟我一样喜欢瞎想,这样也挺好,人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后,总得找几件事情做,要不然心理会出问题。

言归正传,宇宙太迷人却又太大太危险,所以人类一直以来都被困在小小的地球上。如果不是偶然间得到了思路,我们或许直到人类文明终结都走不出地球。

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这个技术。这艘首次要冲出太阳系的飞船名字叫做‘应龙’,意味探索进取,它的外形与内部将会在下一个环节进行解释。这里就不多言了。接下来我说说后期的安排。”

全世界的人竖起了耳朵。

“探索太空是一批批出去的,我们会逐步建立太阳系的基地,第一站就是火星!然后逐步在岩石地面行星建立基地。

气态星球,液态星球目前来说没有这个技术。

不要意味火星真的不能生存,只要有水就行。水能把土壤中的各种元素糅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物,加上光和热,植物就能生长,人类也能生存。水在宇宙中并不罕见,只不过以冰的形式存在而已,只要开采出来就可以了。

外星基地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那里的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来地球的资源压力就会小很多。月球太小,无法弄出太大的生产基地,动作太大甚至影响地月运转,引发巨大的灾难。

可以预见的是,火星这种大行星建立了生产基地后,我们就能在那里生产建设,造出更大的宇宙飞船探索太空!

走出太阳系之后,我们还会建立系外基地。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漫长而巨大的工程。弹幕又有人在算账了,说是要花多少钱。这都不是事,一些资源在地球贫瘠,但在宇宙是很常见的,去一趟,开采一次就有得赚了。

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一起达成这个目标,甚至走得更远!谢谢大家,接下来画面转到‘应龙’号这边吧!”

此时陈潇说了二十分钟不到,但他说完就不说了,宁愿把画面空出来。

应龙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解说的声音适时的响起。

“应龙号整体呈银灰色,速度最快能达到每秒30千米,这远超第三宇宙速度,我们可以走出太阳系了……”

“……该宇宙飞船上面,同样有着自循环系统,人类的活动与植物生长完美贴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圈,损失的元素可以通过捕获技术在太空获得,不需要担心远航的人会饿死。如果真有极端情况,生命体可以融化在培养器中,等待合适的机会再培养出来。”

“……应龙号飞船上面有着人类的各种文明信息,包括学科,习俗,语言,不间断的发射,希望能够寻找到生命体的信息。放心,这些信息没有透露地球的信息,如果合适我们再考虑在其他星系建立基地作为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