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欧洲人紧张了(第2/3页)

这些异常的事情让高校群里面的诸多领导纷纷交流信息,当然这群人精不会把话说全,只说有些外国教授要来,他们是否遇到了相同的情况。

可一窝全是老狐狸,大家也瞬间明白了这是一次普遍性的事件,至于原因,这群人精很快就明白了,肯定是米国下黑手杀科伦坡的事情被石锤,引发了知名教授的恐慌。

这样一来,夏国高校一边固定提出申请的外国教授,一边还给诸多的外国教授发出邀请,至于人家是否投了简历,根本不重要,下网捕鱼,捞一条也是捞,捞一堆也是捞。

那种跟外国高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的夏国高校就更开心了,那些往日让他们流口水的教授纷纷要过来投奔。

这类高校一边收拢人员,一边让投奔的外国教授发动自己的人际关系,多拉一些教授过来,多多益善。

“亲爱的詹姆斯教授,我这里可能有点困难,住宿一下子不是那么完善,我们已经在动工建设了,要完工还需要一些时间,所以你们只能住学生宿舍,真是对不起……”

“没关系!没关系!跟学生一起住,我还觉得自己年轻了很多!我的朋友们也说了,只要能来夏国就行,住宿没关系的。”

深泉学院的詹姆斯教授非常的开心,好些年前他是第一批主动跟夏国进行交流的教授,那时候周围人都嘲笑他没出息,还说他去夏国是去了落后地区,走在路上会被人扒光财物和衣服的。

可是现在,那些人纷纷求自己给门路,想来夏国定居,这可把詹姆斯教授支楞起来了,牛逼起来了。好在詹姆斯心地善良,没跟他们一般见识,尽心尽力的帮忙。

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高级教授要来求职,这把夏国高校乐坏了,来多少就收多少,实在不要的就会前往差一点的学校。

有的牛人教授会出于生活环境的考虑,会前往比较小的地方,比较差的学校,这就让很多学校动了捡漏的心思。到最后,这些高级人才甚至是超级大牛全都得到了极合适的安置。

他们是真的不挑食了,如果这个高校该学科暗弱,几乎等于没有,那他们就会着手重建,新建。按照他们的话说,总该要展现价值吧,越是艰苦越能看到成果。

夏国的科研水平肉眼可见的有了巨大的提升,学风更是前所未有的改善。原本很多夏国高校都存在学阀现象,他们掌控科研资源,上升渠道,有能力的人必须投靠他们,不然就无法施展,可是成果就会被窃取。

现在好了,高校有了足够的底气,国家更有底气改变这样的局面,爱干不干,不干就滚,以后一切就看真材实料,不看那些推荐上来的虾米烂鱼。

就这样的风气,难怪这么多年出不了大师。理工学的出于国家安全考虑需要保密,文学大师保密个屁,作品稀烂稀烂,完全读不下去。

夏国爽了,米国就哭了,这么多大牛去夏国,绝大部分都是米国的,薅羊毛别踏马就薅一头羊的啊!真的秃头了!

于是米国赶紧发表声明,说了一堆的话,大概意思是说科伦坡事件是个意外,手下的人做事做劈叉了,把罪责全都推给底下的人了。

然后又说,科伦坡教授已经涉及到了泄露机密,所以这一次也算是顺手解决而已。最后还是强调一点,正是因为科伦坡教授有了那样的经历,才会让手下人引发了误会,错手除掉。

只要在米国工作的人不要泄露机密,那就不需要担心。

这份声明有用?没用,反而起了反效果。

原本大家害怕被除掉而移民,现在多了一个理由,怕被杀了还被冠上一些虚构的罪名,那真是死都死得不安稳了。

况且,米国的声明错漏百出,杀人还能执行错误的?米国杀科学家就这么容易吗?

如果是那么容易,米国也呆不下了,谁知道下一个杀错的是不是自己?如果真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做出来的,大家多少还能理解,这样的理由,没有市场。

面对已经汹涌,以后更加汹涌的科研,技工人才流失的大势,米国着急上火,暗戳戳的搞小动作。先是识别移民的身份,一旦确定是科学家,高级技术工,就立马启动计划。第一时间把移民者的财产查清楚,不让他变现,不让他转账,有任何财物外流的迹象就冻住,不给他们办理。

没钱那还能去哪里?只能乖乖的呆在米国。

另一种人有存款,有现金,那就把人守住,想出国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到什么第三国都不成。如果是正常的出差,一定会有人全程跟着,拿着护照,去哪里都被监视。

但是,这样的做法总有漏网之鱼,米国本身能有多少特勤,黑幕工作室总不能把全国的人都监视起来,那些次一级的人才就会慢慢的想办法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