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脸书×脸聊√(第2/3页)

戴维赞同道:“我也听过类似的说法,当其他互联网公司巴不得说自己的市场份额有多高多高的时候,NewPay的统计口径中他们的市场份额只有百分之六十多,这和事实严重不符。

后来我们公司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统计,他们跑到NewPay市场份额占有率最低的城市去做的统计。”

扎克伯格打断大家没有意义的闲聊:“所以我们需要和NewPay聊,NewPay的服务费比较高,但我们别无选择。

另外我们最初在创业的时候也考虑过,要在哪个平台上推出我们的应用,讨论的结果依然是Mphone不是吗?

既然都选择了Mphone,选择NewPay又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为什么扎克伯格的团队不喜欢Newman,也不是不喜欢Newman,他们其实都是把Newman当成创业偶像,但是这种心态是矛盾的,作为哈佛学生,对伯克利的学生有天然对抗心理再正常不过了。

他们希望能够重新走Newman创业成功的道路,最终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生态这个词随着几次Mphone的开发者大会已经成为互联网创业的流行词汇了。

投资经理和创业者一聊起远景目标的时候就是构建生态。

当你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但是又不得不帮别人的生态添砖加瓦的时候,这种心情是沮丧的。

扎克伯格说:“我们接下来要讨论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软件叫什么?”

“AChat?”

“MeetU?”

大家各自都发表了意见,几乎都是围绕着匿名和聊天这两个核心要素来展开的,一时间陷入沉默,谁也无法说服谁。

最后爱德华说:“我觉得不如就叫FaceChat,简称FC。

虽然我们是一款匿名社交软件,但是最终聊出火花的用户,最终总是要从匿名走向真实身份,从线上走向线下,最终看到对方的脸。

叫FaceChat能把我们和市面上其他的匿名软件给区分开。”

最终脸聊这个名字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成为他们的产品名。

周新从李静宜那里了解到这个时代脸书变成了脸聊,他不由得感慨自己带来的改变太大了。

腾讯没有做游戏,阿里没有做淘宝,就连脸书都变成了脸聊。

不过以周新的了解,腾讯是肯定不会再回去做游戏了,但是阿里会不会回去做淘宝不好说。暂时不做,不代表一直不做。

脸聊推出后以波士顿大都会为起点,迅速在全美高校圈里爆火。

波士顿有着超过五十所学校,里面除了哈佛、麻省理工这种顶级高校外,还有像东北大学、波士顿大学这种次一级的大学,大量大学导致这里的学生数量特别多。

脸聊这款软件很像后世的Soul,用户匿名,然后有广场,广场就类似贴吧了,每个人都能在广场上发帖,然后官方来引导当天的热点话题。

周新在体验脸聊的时候感慨,扎克伯格确实是顶级天才,没了脸书还能搞出脸聊来。

“这创意也有点意思,后台输入自己的真实信息,对话达到了多少条就解锁一条真实信息。

确实是天才般的创意。”周新在简单体验过之后发了封邮件给新兴投资的沃伦·詹森,让他关注这家公司,新兴投资可以投这个项目。

是的,最开始周新没有投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毕竟没有了脸书,扎克伯格靠着一款匿名聊天软件能做到什么程度,他不知道,也不感兴趣。

周新觉得顶天做到个几亿美元的估值差不多了,毕竟同类软件天花板POSTSecret的估值摆在那。

在体验之后周新换了个想法,他意识到能成为顶级科技巨头的创业者都有两把刷子,即便他改变了世界线,但是他们能焕发的光芒是掩盖不住的。

脸聊这个软件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简易版的Soul,但是它加了一些很意思的功能,那就是解锁真实信息。

你可以把你的职业、身份、姓名、所在城市等等一系列的信息设置成可解锁的条件,包括你的个人照片都没问题。

然后设置阶梯式的解锁方式,比如说互相发了十句消息之后就能解锁一个信息,发的越多解锁的信息越多,直到你录入的信息全部解锁。

等于是一个在聊天过程中逐渐探索对方身份的过程。

这里的解锁消息条数是固定的,每互相发10条消息为一个阶梯,但是总共多少条个人信息可以解锁是自己来设置,前后顺序同样是个人来设置。

这就充满了创意。

更让周新感到拍案叫绝的是盈利模式,脸聊的盈利模式也很简单,充会员,充了会员之后别人需要十条消息来解锁你的个人信息,你可以打折,你只需要对方回八条消息给你,你就解锁了。

这种盈利模式既不会改变软件的玩法,又让用户有付费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