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第2/3页)

现在回过头去看汉芯事件,如果我们发现汉芯造假,没有开新闻发布会揭露汉芯造假这件事,那么在汉芯一号鉴定委员会里专家们的支持下,加上陈进手里有他们的黑料,交大部分领导有可能能够从中牟利。

三方合谋之下国家也好,交大也好,一定会给汉芯的研发团队投入更多的经费以及更大力度的扶持,在这样的支持下,未必汉芯的研发团队在未来就不能研发出多媒体芯片。

但是一定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形成路径依赖,汉芯的这帮人已经习惯了造假为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一定会希望继续通过学术造假获得更多的好处。实际研发出来的多媒体芯片和他们对外宣称的多媒体芯片大概率会是两回事。

这是人性,人性是无法避免的。我不发现汉芯造假,未来也会有知道内情的人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出来爆料,又或者是因为良心过意不去出来爆料,当然也有可能被摩托罗拉发现,因为陈进本来的技术来源就是摩托罗拉。

汉芯拖的越久,对华国的科研环境、集成电路的产学研转化环境会造成越恶劣的影响。

如此拙劣的造假都能让参与其中的人员们获得大量利益,最后可能只有陈进一个人需要承担相应责任,这种案例的示范效应是非常可怕的。”

周新没有说的比现实还要更保守,现实是最后陈进都没有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只是学术上的头衔被剥夺了,连科研经费都没有追索。简直像是要把汉芯打造成学术腐败的典型案例一样,鼓励大家这样做没事。

周新继续说:“如果只是针对汉芯单一事件,我大可不用亲自出面,又是开新闻发布会,又是找摩托罗拉出来出测试报告。

我不希望类似的事件对整个大环境产生恶劣影响,不希望好不容易有起色,已经走在正轨上的华国集成电路产业受到影响。

从现在去看汉芯,陈进的造假是非常拙劣的,他们的手段是非常粗暴,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没有做多少的保密措施。

结果就是这么简陋的手段,这么随意的造假行为,能够骗过从交大到申海科委,再到华国科学院专家们。”

周新说完后,两人陷入了难言的沉默。

大佬在回忆往事:“你前几天不是在狮城吗?狮城的集成电路产业和华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有过一段时间很像。

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概是90年的时候,那时候国内一些领导指出我们在集成电路领域存在比较严重的落后现象,我让一些部委联合去调查,最终决定启动908工程,也就是华晶。

当时打算从朗讯引进技术,建造月产能在1.2万片的晶圆厂,结果就是花了3年调研,又花了3年建厂,从90年决定做这件事到98年投产,华晶一共花了八年。

狮城的特许半导体,同样是90年开始介入到半导体生产中,他们93年就投产了,等到华晶投产的时候,特许半导体旗下的晶圆厂连投资都已经收回了。

这其中存在多少问题,我不知道也没有能力知道,下面把原因全部归结为研判花了太多时间,实际上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不知道。”

后来再回头看的时候会觉得90年代到千禧年的第一个十年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华国发展多么多么迅速,充斥着大量的机会。

但是其实在这二十年里,腐败是最为显著的问题,只是因为当时人们在从0到1甚至到10的过程,大家也就不会对有人从0到100、到1000太过在意。毕竟当时没有自媒体告诉大家100、1000又或者更多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后来909工程的华虹也没有获得预期中的效果,导致我们后来想要发展芯片产业的时候不知道要从什么地方入手。

一直到新芯在张江落地,信息产业部里负责集成电路行业研究的同志们去调研过新芯很多次,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受,原来还能这么做。

越是研究越是认为我们之前的发展路径没有尊重市场规律,仍然是基于计划经济的思维,我把晶圆厂建好了自然会有市场,自然会有消费群体来为我们生产的芯片买单。

如果以这个角度出发,接连经过908和909工程的失败,再加上汉芯事件的爆发,可能未来会没有地方政府,没有企业想投资、敢投资集成电路行业。

我们本就孱弱的集成电路行业会迎来致命性打击。”

大佬的猜测和原本的发展轨迹大差不差,唯一的区别在于未来被赶着上架,不得不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甚至地方政府们举债都要在当地发展芯片产业。

至于其中具体情况就不好过多阐述,不过可以以一些例子管中窥豹:

淮阴地方财政注资22亿元成立的德淮半导体坚持了一年,就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不乏员工工资,17年到19年三年时间里,德淮半导体这个项目实际投了46亿,成本比实际的成本大致高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