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电源管理芯片(第3/3页)

新芯科技给出的条件是2亿美元入股,华虹以自己名下8英寸的生产线为资产注入新的公司,新芯科技愿意承诺合资后的芯片代工企业每年销售收入在20亿元以上。

蒋守雷摇头:“不不不,胡教授,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我知道新芯开出的条件很优越了。

我想说的是,华虹NEC的控制权在霓虹人手里,这是因为我们有求于他们,但是即便如此,华虹NEC的控制权也没有写进任何的合同里。

我们和NEC之间保持着一种默契,我们可以和新芯科技同样保持这种默契。

新成立的华虹-新芯,新芯来管理这家企业,管理芯片生产,我们做不到写进合同里。”

一条8英寸的生产线,造价在7亿美元到8亿美元之间,整个华虹目前只有一条8英寸的生产线。

芯片制造就是如此的昂贵,即便周新也吃不消如此庞大的资产投入。

因此他和胡正明商量,能不能采取新的方式,和国企合作。

华国有很多地方都想搞半导体,想复刻硅谷的成功。燕京规划了300亿美元投入的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这里以首钢为主要的承建方,首钢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投入了13.5亿美元,建一座8英寸的芯片工厂,包括两条8英寸,也就是0.25微米的生产线。

当然首钢后来把该计划搁置了,然后把钱转而投向了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成为首钢的主营业务。

不仅后来,现在华虹前8个月的巨额亏损还是有些吓到了其他想搞半导体的地方。

全国想搞半导体的地方都想再观望一下。

但是不妨碍胡正明拿出来作为谈判的筹码:“蒋总,有8英寸生产线的不仅只有华虹,还有其他企业,像首钢的8英寸生产线也即将上线,我们并不是只有华虹一家可以合作的对象。

包括申海还有中芯国际这样的民营企业。

我们选择华虹,是因为我们之前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华虹在芯片制造领域有充足的经验。

但是不代表华虹是唯一的对象。

我知道你的担忧,新芯科技也有自己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