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何子明

虽然激动, 但程蔓没有急着去钢厂家属院,反正成绩过段时间才能下来,何子明父母都是钢厂老职工, 不会突然搬家,找他们这事不着急。

所以第二天他们还是在机关大院附近摆摊招生, 这附近的住户有钱也重视孩子教育问题嘛, 舍得花钱报班的家长比较多。

再加上这附近本来就有不少学生报他们辅导班,家长们或多或少听过启明星辅导的名字,接受度也会高一些。

在程蔓的估算中,成绩出来前, 机关大院这边会是招生多的地方之一。

他们在这边招的学生确实不少,两天下来有五十多人报名,其中不乏一次性把钱交到一月份的。

第三天是周日, 程蔓想着大家出了两天外勤都累了,就给其中两人安排了休息,剩下跟她一起在辅导班守着。

这两天报名的家长很多,但也有不少犹豫的, 意向高的程蔓都跟他们再约了时间,邀请他们来辅导班看一看, 意向低的就只简单登记了下信息, 打算后期没招满学生在登门问一问。

程蔓跟人约的就是周末两天, 再加上新旧场地的外墙打的广告陆续吸引到了一些新客户, 还有孩子刚参加完高考的老客户介绍朋友过来咨询。

因此, 这两天虽然没出外勤, 但大家也挺忙, 尤其是周日, 五人忙得连去倒水的时间都没有。

好在这一通忙活下来效果不错, 截止到周日,加上高考前就报名的准高三生,辅导班的学生人数终于突破一百。

新的一周开始后,程蔓先给之前没休假的高珍唐云放了一天假,孙勇和常红红则安排他们继续守辅导班。

至于她自己,则出发去钢厂家属院找人。

找的也不是别个,就是何子明和他父母。

但何父钢厂一线工人,周一要上班不在,到何家后,程蔓见到的是何母。

何母比程蔓大八岁,今年刚三十七,但从相貌看,两人年龄给人的感觉差挺大,不仅是因为程蔓长得太年轻,也因为何母看起来太苍老。

何母前半生过得挺坎坷。

她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上过大学,五十年代那会钢厂开始建设,他是第一批员工。她母亲学历也不低,上过女子中学,而那时候能供女儿上中学的,家庭条件都不差,所以建国后她母亲那边算是资本家。

五十年代那会,她家过得还是不错的,哪怕行事作风上需要处处小心,但父母都有正式工作,吃穿是不愁的,她也能去上学。

但到了六十年代,他们一家人的处境就开始变差,先是她母亲被迫跟父母划清界限,再是她父亲被打成臭老九被下放,她兄姐的工作也或多或少受了影响。

她当时在读高中,本来成绩很好,但事情发生后学校没办法去就辍了学。

为了让她有个安稳工作,她父母让她跟他们断绝了关系,同时找人把她弄进了钢厂当临时工。

刚进钢厂那会,她还盼着形势变好,散落各地的一家人能团聚。但现实是情况越来越差,差不多她进钢厂的第二年,大运动开始了。

虽然她已经登报和父母划清界限,但想摘掉头上的帽子可没那么容易,再加上父母都已经下放,兄姐要么断了来往,要么受牵连被调到了偏远地区,她一个人留在临江连安全都没办法保证。

无可奈何下,她经人介绍嫁给了何子明父亲。

在当时钢厂的众多年轻人中,何父条件其实挺差的,没读过什么书,成绩也一般般,进钢厂干了七八年还在锅炉房打转,年纪还比何母大了十来岁。

但他有一点好,家里穷得叮当响。

而且当时那情况,确实没什么人敢娶何母这个「黑五类」子女,她没得选择,只能嫁给他。

谁想这一点头,何母就彻底载进了大坑。

其实何父人还行,不打老婆不乱花钱,除了窝囊了点,没太大毛病。但他有个刁钻的老娘,且他还特别听老娘的话。

何老太是因为儿子长得一般,人又窝囊,条件好的姑娘看不上他,条件差的她又看不上,又抠抠索索想省钱,才让儿子娶的何母。

但她并不满意何母的家庭成分,所以两人结婚后,没少借着婆婆身份磋磨儿媳妇。何母怀着孩子临近生产,何老太还要她去挑水洗衣服。

何父又是个窝囊的,只知道听老娘的话,什么都让媳妇忍。何母没办法,只好顺着婆婆的意思来。

结果有天下过雨,路上滑,何母挑水经过时一个没注意就摔倒了。

被发现后何老太刚开始都不想送她去医院,觉得别人能在家生孩子,她为什么不能?

是何父领导媳妇见何母流了一地血,怕她出事,才态度强硬地把她送到了医院。何母拼死生下何子明,却也落了一身病。

要是一般家庭,发生这种事总得给女方一个交代,可何母父母都下了乡,兄弟姊妹一个都不在身边。再加上何老太常胡搅蛮缠,动辄就嚷嚷她是黑五类子女,别说交代,她连个道歉都没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