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向着远方进发(第2/2页)

不过,现在飞船的速度不是太高,大概0.1倍光速,估计还要持续两三个月。

这个速度可以让中央计算机迅速还原外界的图像,借以对外界进行侦查。

因为……这个地方的小行星太多了,有小概率触碰到船身。

普通的小陨石倒是可以用激光、电磁炮打碎,而且就算一些小东西突入曲率泡沫也没太大的关系。深空号本身的动能并不大,吃得住一些太空垃圾的撞击。

但如果遇到较大的行星,就必须要绕开了。碰撞还是一方面,更因为其巨大的体积,可能会将飞船周边的曲率泡硬生生打碎。

就如同肥皂泡被打碎一般,曲率泡如果受到大量物质的入侵,这层膜也可能会被打破,这时候,就会引发巨大的爆炸!

这样的超强爆炸,深空号可是吃不住的……

所以了,人们只能用较低的速度来航行,以规避这些小行星,速度再快的话就没办法实时侦查外界了。

眼前是一颗如同海王星一样的气态蓝色星球,大气以氢和氦为主,里边还混着微量的甲烷。这些甲烷就是行星呈现蓝色的原因之一。

这颗气态星球附近,有着大量的陨石,形成了一圈美丽的圆形光环。

“相当于一个海王星,加土星环的星球结构。很漂亮啊!”

或许“GB131行星”,本身就是这颗气态星球的卫星,后来受到撞击后,幸运逃了出来,成为一颗独立的行星。

而星球剩余的部分,成为了行星光环。

科学家们曾经计算过陨石带的总质量,整体数据确实非常符合这个猜想。

深空号与这颗气态星球的邂逅只是一瞬间,与一颗行星对比,0.1倍的光速还是非常快的。

人类在这里丢出几个核动力音乐盒,能够持续播放万年时间。

这几个音乐盒,表明人类曾经来过这里,就如同“人类到此一游”一样。

而GB131上还停留着几台破损的挖掘机,相当于宣示了人类主权:新人类文明才是第一个发现这颗星球的!

如果以后和另外的星际文明扯皮,也算有了证据。

好吧,这都是于易峰和另外一些科学家的恶趣味。来过这里,总是要留下一些痕迹的。

两个月后,飞船终于脱离了恒星系统的主要区域,在这个外围还有更多的彗星,但它们轨道不在人类的前进方向上,碰撞的概率极低。

现在,是时候展开更高速的旅行了。

于易峰看了看天文台呈递过来的引力波侦查报告,再三确认前方没有危险的天体后,终于下达了最终命令:“开始超光速航行!”

“舰长命令,开始超光速航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