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劫富济贫哪家强(第2/3页)

就连患儿,也嚎叫得比往日更加有劲。

父母们将他们抱在怀里,脸上露出劫后重生的喜悦。

接下来,他们只要过两个月后再来接受第二次治疗,一直坚持半年都没有问题,这个病就算彻底治愈了。

喜获新生的病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

他们被治愈的消息在病友群迅速传播。

与此同时,三清慈善基金会也在网站上更新了新的善款收支情况。

一些有心人经常关注三清的消息,他们惊奇地发现,三清这个基金会募捐能力也太强了,这么短时间内就募集到了50亿人民币的善款,而且每个月的善款去向都清晰透明。

管理费里清楚地列出了每个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行政办公费用也都条条列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临床实验费用,以及多达上千条的慈善赠药。

很快就有媒体找上门来采访,进行深入挖掘,打算做个专题报道。

陈勇做为第一批参与临床一期实验人员,已经获得了治疗,彻底恢复了健康。

虽然捐赠了三百万的善款,但能够这么快获得治疗,他还是非常满意。

由于是知名演员,他第一个便被记者找上门来。

面对镜头,他喜不自胜地将自己的故事全盘托出,要多详尽有多详尽。

“真的很幸运才得到这次的临床名额,你们知道啦,我从小就有这个病,每个月都要去输血,真的很痛苦,而且影响我要小孩,我老婆都意见很大啦。”

“这个药一出来我就关注到了,然后就联系了三清,他们倒是很客气给我回复了,说是现在申请临床的人数很多,名额没那么多,但是如果我能够捐款的话,能让我优先获得名额。”

记者睁大眼睛,插嘴问道:“所以你就捐款了?捐了多少钱才获得名额?”

陈勇得意洋洋道:“我这几年在大陆捞金啦,你不知道,我好受欢迎,工作机会也多,所以攒下一笔家底,我捐了300万人民币,很快就得到通知,可以参加第一批临床试验啦。你看我运气是不是很不错。”

记者皱起眉头道:“可是临床实验难道不应该是免费的吗?三清做为一家医药巨头,这么捞钱是不是不合适?”

陈勇面色一沉:“你讲不讲理呀,谁跟你说试药就要免费?你去医院看病不要钱?你平时爱去饭馆吃霸王餐?我又不缺钱,为了第一时间获得治疗,我捐点钱怎么了?这个钱于情于理都要收的呀。”

记者露出不怀好意的微笑道:“可是据我所知,还有些跟你一样参与实验的病人,他们都是免费接受治疗的,没有付出一分钱。那为什么你们就要出钱呢?”

陈勇脸上闪过一丝怒意:“是,确实有很多人都是免费治疗,这事我们都知道,而且我就跟他们一起呆在病房里接受治疗,但是你知道吗?他们都是一些一两岁的小孩子,甚至还有几个月的婴儿。”

他痛心疾首道:“我不知道你是什么居心,为什么会这么问,你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这么小的小孩子,家里都很穷,他们生病了难道不应该接受免费治疗吗?我捐款是给的慈善基金会,这难道不是在做慈善吗?给小孩子免费治疗就是我捐款的本意啊。”

记者顿时语塞,半响才道:“国外一些患者据说捐赠了上千万美金,才获得临床名额,这点你怎么看?”

陈勇冷笑一声:“我怎么看?我当然是鼓掌了,我做为一个华夏人,在自己家看病当然要有优待啦,外国人有钱多捐点钱怎么了?我只会大声叫好。”

记者不甘心地问道:“你难道不觉得三清这样对国内外患者区别对待,会不会引起国际友人的不满,对我国声誉造成不良印象?”

陈勇脸色一变,破口大骂道:“他们满不满意,关我什么事,你管得真特么宽,人家掏钱的都没说话,你倒替别人着想起来了。你说你是不是犯贱啊?”

“你这个衰仔,我碰见你真是晦气!”

说完气得转身就走,留下记者呆在原地一脸尴尬。

……

网络上,一则关于三清慈善基金会的报道突然冒了出来,瞬间引发了全网关注。

“三清慈善基金会,新时代的劫富济贫?”

不得不说,这个标题非常有噱头,引得网友们纷纷点了进去。

这则报道详细介绍了三清慈善基金会的成立,以及从海内外富豪手中募集善款,用于支付高昂的研发和临床费用之事。

文章对三清的做法似褒实贬,振振有词地说道。

“三清这种做法初看似乎有些劫富济贫的意味,但这并不是一种值得夸奖的做法,很可能开了一个不好的头,那就是挟持病人的意愿,逼迫人们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