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让皇帝自发产生迫切感(第3/3页)

在蒸汽飞轮的动力驱动下,48个纱锭的捻绕速度运转得非常均匀、平稳。

没有出现水车动力纺车动力输出忽大忽小、一旦力量变化过快,部分纱线短时间内张力变化太大,就容易崩断的故障。

朱慈煜完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是如果倒退四十年,倒退到崇祯十年左右、他出生前十年,当时的纺纱女还得手绕纱锭。

而现在一台蒸汽机拖一台最大号的小宛纺纱机,只要给够水和煤,就能自动生产、抵得上四十年前五十个民女的纺纱生产力了。

这可是一种只要煤够水够、就能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生产的力量!

为了保护和强化这股力量,为了让这股力量继续自我进化,大明确实需要在制度上进行调整和保护。

曾经的《大明律》,曾经的各种已经落后的绊脚石,都必须要调整了。

朱慈煜很想改变,但他忽然觉得,自己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干。于是乎,时隔至少五六年了,他又升起了一股年轻时主动求知的心态,不由自主请教:

“父王,您见多识广,孩儿很想做一些大刀阔斧的改变,让大明的法度适应得了这种力量,但孩儿一时迷惘,竟想不出从何下手。父王能否点拨一二?”

朱树人内心暗笑,这小子果然还是要主动来求教了,那就不是他喜欢说教、爹味太重了。

“过去十五年,前半段我大明改革了税制,进行了废丁分籍为主,提升了工商税的比例。后半段实施了数理科的改革,增加了新的选官选才渠道,办理了南京大学。

如今改钱和改人的法,都推进得差不多了,朝中新学人才渐渐增多,是时候对大明最后最悠久的顽疾进行攻坚了。

眼下应该要改官制,改《会典》,从根子上重新制定《大明新律》,突破当年太祖时定下的‘后世子孙只能法外加例,不能修改原始《大明律》成法’弊端。

大明如今有国已近三百一十年,中间几乎倾颓,最后却如光武中兴一般涅槃重生。自古唐朝也已不如我大明国祚长久,两宋也只比我大明如今的历史多了仅仅数年。祖宗之法已经彻底超过了一个王朝有活力的年限,必须做出根本性变化了。

相信大明中兴数十年国力的蒸蒸日上,以及大明国祚长于前朝,会让天下人看到大明的底气,都支持这个变化的。”

朱慈煜点了点头:“好,那就从长计议,力争再花五到十年,把第三阶段的硬骨头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