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4页)

结果,吴三桂比豪格想象的还头铁,

他居然不是等清军过了一半、再拦腰截击,更没有选择等清军骑兵主力过去大半后、追尾掩杀步兵和辎重队。

吴三桂直接选择了在清军先锋都还没绕过宁远城时,就提前几个时辰出城列阵,还抓紧时间简易挖了一点壕沟和夯土墙,然后就当道堵路,一如街亭的王平。

看到这一幕,豪格也算明白过来了:

“吴三桂这点人马绕后,居然有那么大的胃口?指望把孤全军围歼堵死在宁远以西?就凭他这点人马?朱树人应该不怎么信任吴三桂吧!没听说有另拨精兵给吴三桂调遣,他手下也就那点关宁军旧部,三万人都不到,还指望拦住我大清主力?”

明军虽然以极大的调度力量,从海路尽可能派兵绕后了,但毕竟有宁远和锦州两处需要分摊。而且从登莱渡海而来,每艘船也就运百余人,还要留下海面上的部队,

明军全部运力,连水手在内,大约七八万人,除掉水兵后,剩下再分两半,宁远和锦州也就各自分三万不到,仗打到这一步,这个数据敌我双方都是清楚的。

所以眼下的情况,就是豪格麾下清军满汉蒙总兵力六七万人,加上一些运粮的辅兵壮丁。面对眼前有吴三桂两三万人堵路,后续有黄得功李定国十万以上大军追击。

只要吴三桂拖住豪格最多一天,甚至只需要半天多,黄得功李定国就能追上来掩杀背刺豪格的后军。

豪格要活命,只有两条路,要么在黄得功李定国追上来之前突破吴三桂,

要么在黄得功追上之前、判断出确实没法突破吴三桂,那就往北翻越燕山逃亡。

但这种事到临头才翻越燕山的措施,注定会路险难行,机动性差的部队绝对会被咬住变成炮灰。到时候就是只有骑兵能逃,而且还不是全部都有把握逃。至于步兵,注定都得全军覆没了。

“全军突击!务必正午之前彻底击溃凿穿吴三桂部!不能拖!过了午黄得功随时会追上来,到时候我军就要腹背受敌了!大清存亡在此一战,诸将务必竭尽十二万分死力、搏命突围!杀!”

豪格知道没时间犹豫含糊,也就直接不管什么章法,把全军战力往堵路的吴三桂脸上冲杀过去。

……

对面的吴三桂,看到清军全军突击,誓死冲锋,内心也恍惚了一下。

那一刻,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一幕,跟七年多前、山海关内,他跟李自成厮杀时,是何其的相似!

只可惜当年他误判形势,一失足成了为人唾弃的引狼入室者,

那一战,也是他需要先以关宁军嫡系、跟李自成血拼上大半天,然后多尔衮带着清军骑兵,从侧翼出现夹击李自成。

而今天,变成了他需要当头拦截豪格的冲锋、先跟豪格厮杀拖住大半天,等大明的友军黄得功李定国追上来,掩杀背刺豪格身后。

“太像了,当年那一战,后来几乎让我一生身败名裂。今日这一战要是能完胜,说不定能彻底洗刷当年的耻辱?将来也留个美名?”

吴三桂也是有胆气血性之人,历史上他最后也反清了,现在无非是早弃暗投明十年,虽然反复无常多次,但仅论武力,此人还是能打的。

而且,自从河北决战,他也带着关宁军在侧翼策应立功后,张煌言对他的信任也提升了一些。

现在虽然关宁军没法装备最新式的武昌造步枪乃至线膛枪,但那些五年前的早期型武昌造,已经给他配发了几千杆,还有二十门骑兵炮,算是军备待遇不错了。有了这些新装备垫底,他的两万步兵、还有三四千关宁铁骑,也有了死战的底气。

“全军务必奋力死战!擅自后退者斩!鞑子已是釜中枯鱼,我大明必然全胜!步枪队列阵!关宁铁骑准备迂回侧击!一旦看到鞑子有往北迂回的企图,就上去截击!”

吴三桂亲自挥舞宝剑,策马督战,随着清军蜂拥冲上,双方很快绞杀在一起。

“砰砰砰——”数千杆隆武三年型老式武昌造纷纷开火,配合其他鸟铳火力,轮番叠进而射,在清军步兵靠近之前,就割麦子一样放倒了一排排的士卒。

豪格不想让满人骑兵冲第一波,想保存核心实力,所以就先让汉军旗的步兵炮灰上了。没想到面对明军有组织的拦截,汉军旗步兵竟冲得如此低效,死伤骤增却进展缓慢。

当火器已经出现代差,步兵对步兵的冲锋战,本来就容易变成一边倒的屠杀。明军连番狂射,给敌人造成了重大伤亡后,士气愈发上升,关宁军人人大呼酣战,声震数里。

豪格眼看反而给吴三桂把士气打起来了,只好不惜代价,让满人铁骑先带头冲锋,同时步兵也全速跟进,抓紧每一刻友军用生命争取来的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