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没找到皇上

马匹失控,狂奔的方向早已偏离官道,跑入了不知名的小道上。

帝王的马车体积极大,加上前头的马,如果横向拦在路上可以堵住整条小道。虽然这法子拖不了多久,不出片刻刺客便会再次追上赵君珩,但有时,片刻的时辰便有可能换来天大的逃生机会。

于忠海没有半点犹豫,紧紧勒住僵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往左一拉,调转了马头,马匹提起前蹄,前身往上跃,最后重重落下,于忠海肥肥的脸颊肉也跟着抖了抖。

太后总说他该注意节食,怕他太肥胖的体力跟不上,不能好好的伺候赵君珩。也的确,他平时走路总跟不上赵君珩,稍微多走几步便会满头大汗。

但赵君珩却从未说过他什么,一个字也不曾说过,反而有时还会特意让御膳房多做一道卤猪蹄,自己不吃而是留下来给他,因为知道他爱吃,毕竟御膳嘛,总是比普通太监吃的菜更有味道些。

赵君珩从未嫌弃他胖或走的慢,总是会刻意放缓脚步等他。

“这回,轮到奴才等您了,奴才会在尽头处一直等您。”

“您只管往前去。”

嘶鸣的马鸣声接二连三的响起,因为他突然的转向,那些刺客为躲闪纷纷勒紧缰绳停了马。于忠海握紧了手中的拂尘恨恨盯着那些人,到了这一刻,已经完全没有什么好怕的。

前头,赵君珩咬紧了牙回过头,不敢再看。

他抓住马脖上的长毛,紧紧的揪着,另一只手握着胸前的箭头又将之往外拉了拉,随后用力一折,折下了箭头。

箭头被他握在手心,他惨白毫无血色的脸因为激愤而红了几分。

紧接着又见他抬手,狠狠将箭头扎在了马身上。

马痛的发出嘶吼,跑的越发的急,因为没有缰绳的缘故险些将赵君珩给甩飞出去,他只能双手死死的揪着马上长毛。

他若不逃出去,如何对得起于忠海!

尽管已经极力隐忍,可最终他还是压不下心头那股锥心的痛,痛的他整个人都在发抖,最后支撑不住趴在了马背上。

“…于忠海。”

自母妃去后,于忠海便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是他至今最为信任的,再不会有人比于忠海更能懂他,明白他。

不会有,再也不会有了!

他使劲摇着头,试图摇去因中箭导致的晕眩。

他不能辜负于忠海的心意!

……

天快黑的时候,下起了小雨。

孟娴湘靠在山洞口,遥遥望着远方,脸上一丝表情都没有。

“娘娘。”卫临安的声音让她回神。

“洞口有风,入秋了天也冷,臣在里面生了火,娘娘进去暖暖身子,让臣在洞口守着。”

她还是坐着没动,只轻轻回了头仰视着他问:“你说,现在外面已经稳定下来了吗?”

卫临安看了看天,回说:“他们知道我们走散了,一定会来找的,若是大将军的人也定会沿途燃放军队特制的寻人烟花,老远处就能看见。臣在这守着,有动静就马上进去禀报娘娘。”

话落许久,她都没有什么反应。

“娘娘。”卫临安在她身边蹲下,眼里都是担忧,“不会有事的,一定不会有事的,咱们不能自己吓自己,要往好的方向去想。”

“可是他伤的很重,我们走的时候,他的脸色就很难看了。”

她脱口而出,却又兀自一愣。

旋即别过头又靠上了墙,垂着眸,眉间有舒展不开的愁意。

卫临安亦是垂眸,半晌回不出一句话。

扭头时,见雨停了但风却越来越大。

“娘娘,您进去吧,万一受凉了,此处没有药怕累及您腹中胎儿。”

孟娴湘望着肚子,摸了摸它。

她的确该为了孩子保重自己,不管结果怎么样,孩子都是最要紧的,都得平平安安。因为才起身往里走,洞道深处亮着火光,却暖不了她眼里的寒。

“娘娘!”

没走几步,卫临安突然喊她。

“是烟花,是军队的烟花!”

她一喜,连忙转身往外走,“真的,真的吗?”

卫临安指着斜远处,同样欣喜道:“是真的,果然是庄大将军派人找我们了,说明局势也已经稳定了下来,娘娘,我们可以回去了。”

“好。”

孟娴湘走出洞口,果真看见远处亮着红光。

不时,卫临安熄灭了动洞中火又拿了一只火把出来,让孟娴湘坐上马,他则在身侧照亮道路并牵着马。

夜路黑,山道又不好走,所以马走的慢。

既然已经确认局势安稳了,便也不必那么着急,总能找到队伍的,再不济去下一个皇家驿站汇合也行,主要是孟娴湘脸色不好,应是由连路来剧烈的颠簸所致,回去必须得走稳一些。

马上的孟娴湘,瞧着精神与心情都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