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明争(第2/3页)

一旦争斗明面化,皇帝是要吃大亏的。

太上皇可以用孝道压着皇帝,反正在他心里看来,自己也就十几年、二十年可活。

只要在死之前保住权利,皇帝废了,不还是有孙子嘛。

而皇帝也因为孝道而不能事事都要争一争,一旦退了一步,那就是步步退。

理智告诉石仲魁接旨,可双手想抬起来,却良久都不愿抬。

想了想后,“太上皇容禀,小臣虽然是今科状元,但朝廷官员任命、升迁自有规矩。

不经过台鉴、内阁署理,小臣一个还没入朝为官的进士,如何能接下钦命?”

这话一出,在场的大臣们顿时连连点头,看石仲魁的目光也柔和了很多。

文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心里其实是想限制皇权的。

所以很大一份文官最讨厌的官员,排第一的肯定是媚臣。

第二就是钦命官。

也就是皇帝没走程序,直接任命的官员。

朝廷里绝大部分文官都是从千军万马中,一路杀到殿试。

这中间有多少艰辛和苦难,石仲魁虽然体会不到,但也能想象的到。

既然大家都是走独木桥,拼杀过来的,凭什么比不上皇帝随随便便就任命的人的官职高?

这心里落差和嫉妒心,别提有多强了。

不恨死这人,都算好的了。

所以钦命官基本上都没个好结局。

“状元公这可就不对了”,戴权笑眯眯道,“远的不说,就说状元公岳丈家荣国府的女婿林公如海。

不就是探花郎,又接了圣人的旨意,去江南署理盐政治嘛。

既有先例,后人自当遵守便是。

状元公,咱家这里给您道贺了。”

看着嘴上说道贺,身体却挺的更笔直的戴权,石仲魁一时间真的心乱了。

本想着干脆装晕,可他知道这反而是最蠢的做法。

和稀泥,两边都得罪。

而不接,等于直接表明只效忠于皇帝,今后十几年里安心当个翰林院修撰。

但没人能保证太上皇快死的时候,是不是会下一道旨意,让自己滚蛋。

再恶毒一点,让自己负责修史,那就又是十几年浪费了。

到那时候,说不定景隆帝自己都挂了,鬼知道新一代皇帝是否还能记住自己。

甚至新皇帝反而更加不敢用自己。

不接旨,后果同样严重。

好在死到是不会死。

毕竟自己怎么说也是六元及第,加上文官只要找到理由驳回圣旨的事可不少。

再不济,大不了辞官归家,皇帝不可能因为这就杀人。

那是暴君,太上皇没那么傻。

“状元公,还不接旨?”

戴权这次的语气就严厉了很多。

倒是周围的同科进士们,越听脸色就越愤怒。

不过也不是没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甚至那位叫范道的家伙,脸上还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不说。

还站出来喝问道,“石伯谦,你想抗旨不成。”

石仲魁冷笑一声,这人绝对疯了。

此时跳出来说话的人,铁定没好果子吃。

果然传胪官大怒道,“大胆,御前咆哮,该当何罪?来人呐。”

范道吓的脸色一白。

倒是戴权呵呵一笑看了噗通跪在地上的范道一眼,不等负责殿前礼仪和安全的大汉将军接话。

先一步高声喊道,“状元公,先接旨,再说其他的。”

该死的死太监,石仲魁心里大骂。

果然殿前侍卫刚想动的身体,再次僵在原地。

处罚一个新科进士,确实没太上皇的旨意重要。

所有人的目光,也因为戴权这话,注意力再次放回到他身上。

一旁的于同甫更是急的、吓的浑身冒冷汗,呼吸声也慢慢粗重起来,可他再急也没用。

石仲魁听到自己右后侧的呼吸声,哪里还不明白这是于同甫。

顾不上失仪,手放在右后侧,对着于同甫微微摆摆手。

果然没一会,于同甫的呼吸慢慢平稳了下来。

而这反倒提醒了石仲魁,重重叹息一声,只能兵行险招。

一句话一不说,对着金銮殿拜到在地一动不动。

聪明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皇帝破局的办法其实很简单。

既然石仲魁都拖了这么久,就是不接旨,傻子都知道他只想忠于皇帝。

毕竟状元是皇帝点的,也只能忠于皇帝,因为很大程度上来说,皇帝也是他的座师。

皇帝此时笑哈哈说些场面话,暗示他接旨,瞬间就破了太上皇的那些算计。

别以为皇帝就不用顾忌手下的想法。

所谓恩威并施,既然恩字在前,那就是说恩比威更重要,一句仁者无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能为臣子考虑的皇帝,百分百会获得不少官员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