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六元及第(第3/3页)

听完锦毛鼠的叙述,石仲魁皱眉想了片刻就叹息一声。

一个妃子得宠,家人骄纵而被问罪的戏曲,让他立马明白,皇帝要封元春为妃。

第二这事必然不是皇帝自己愿意的。

第三夏守忠这是在提醒自己,别和贾家走的太近。

不对,或许是在告诉自己,劝解贾家即便站队,也别太积极。

否则最后免不了和典故一样,落个全家流放的结局。

夏守忠也不担心他听不懂,细数身边的人和亲朋,也就贾家的大姑娘,多年之前就进了宫当女史。

石仲魁对此也就叹息了几下,就不管了。

毕竟这不是自己能干预和决定的事,而且解决的办法之前就已经想过了。

但没经历过官场残酷的他,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

朝堂之上、权利之争,哪有什么父子可言。

而且皇帝需要一个六元祥瑞,太上皇就更需要。

……

隔天石仲魁等人再次在金銮殿前的广场上集合。

因为是会试第一,当然站在左边一排的第一位。

等到宣布了状元人选后,这人会出列,站在四排士子最前方,跪在汉白玉台阶前谢恩。

随后榜眼和探花也有资格出列,分左右站在状元身后谢恩。

至于其他人除了羡慕就只能叹息了。

反倒是探花郎并不一定就比二甲前几名的学问更高。

但比起二甲前几名,甚至前十几名,必然是长得最帅的。

所以很多时候,探花反而是最吃香的。

至于榜眼,上没状元地位高,下没探花长的帅气和受闺阁少女欢迎,显得最没存在感。

石仲魁会想到这些,只能说他此刻还是很紧张的。

而且不紧张那才怪了。

而站在他后面的士子,但凡能看到他身影的此时的目光全放在他身上。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有机会连中六元,千古第一。

真实历史上,六元及第者,一个是明太祖时的黄观,而且当时他才28岁。

五年后就坐到了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

不过因为反朱棣,结局不怎么好。

最后自己投江自尽,朱棣还是没放过他的九族。

否则他要是投了朱棣,进内阁是完全没问题的。

也不对,内阁制虽然是朱棣搞出来的,但那时候也就是个秘书机构而已。

第二个是鞭子朝的钱棨,不过这位大佬不是连中六元。

不仅多次参加童试,乡试时更是六进考场,六次落榜。

可这两位大佬,因为老朱家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输了,直接被改变的命运,根本没在大周和前陈朝廷中出现。

也就是说,一旦石仲魁夺了状元,他就是这个世界里,唯一一个,也是第一次出现的六元及第者。

所以在场的士子、官员和太监、侍卫们,才会时不时的把目光放在他身上。

甚至有些迷信的太监、侍卫,心里都有股跪在他脚边,亲他的鞋子来沾沾文气的念头。

结果也毫无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