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鱼沟(第2/2页)

最关键的还是粮食增产。

不过为了试验的成功率,把十亩田的鱼沟挖了一米宽,四十公分深,等于浪费了大概330平米,大致半亩地,也就是5%的土地。

但石仲魁很有信心,在这个一亩地才产2、300斤的年代,想增产3、50斤谷物应该不难。

无非是精细化耕作和看护。

而古人为了粮食,不少庄户那是没事就去田地上查看一番,更别说自己只需要花点馒头,就会有人24小时看护了。

6天时间很快过去,鱼沟挖好之后,石仲魁基本上就不用插手。

一心期待着空间里的桃子成熟,闲暇时白天复习四书五经,画符、修炼神行之术,晚上则修炼长春功代替睡觉。

而且种地这种事,对于在这个农庄生活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庄户来说,种地就是本能。

不过等到正式插秧时,还是让他深刻的明白了化肥的作用。

没记错的话,现代种稻子,根据稻种的不同,行距一般都是20到30厘米左右。

但自己看到的却是至少40厘米以上的间距,不用说,肯定是土地本身的肥力,只能满足这个间距,不过这对养鱼反而有利。

而且按照于福的说法,缮国公府这片靠近沟渠的土地,还全都是上好的肥田。

难怪亩产300斤以上的土地,价格就的20两银子以上,其他的下田或者坡地,5、7两银子一亩都常有。

不过,要是能引水来灌溉,下田也能慢慢变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