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无佛世界(六)(第2/3页)

当然,所谓悬殊,不单单指兵员数上量,还得算上敌我两方的武器装备、天时、地利。

综合考量,他们勉强占一半。

第三,要有其它相配套的计划。

否则,拿什么打?

仅仅依靠将士们陷入绝境时,迸发出来的勇气,或许能够创造一时奇迹,根本无法持续多久。

但守军绝非孤军作战,辽东军团正在路上,保守估计,人手在一万以上,皆为经验丰富有过抗倭经历的铁骑。

这三个基本前提,陆离自认己方占据了绝大多数,勉强能够将之凑全。

因此,他在大局方面,表现得非常乐观,再不济,拖一个两个倭军大将上路,也是赚了。

城头。

西门守备大将陆离,当起了厨子,当众搭建烤架,然后,烤着处理干净的全猪,时不时涂上一层蜂蜜水……

很快,香气远远传出。

潘明过来撕了一块前肘带走。

周天、杜泉纷纷照做。

守其它三门的将军知晓此事以后,纷纷效仿,管它有没有用,先把姿态摆出来,唬不住外面的小鬼子,难道还唬不住盟友?

不愧是是南原守将想出来的计策。

倭人远望观察,看到西城坐着一个老熟人,正稳如泰山的烤着猪肉……

左路军自宇喜多秀家以下,表情都非常精彩,将本阵设在稍稍靠后区域的老猴子,听闻这个消息后,也沉默了半天。

当初在南原觉得棘手,主动放过的家伙,竟然先一步到了汉城。

……

也许是为了扯皮,毕竟倭人干什么事都喜欢把大家聚起来开会,也许是受到陆离的惊吓。

从傍晚抵达,到摆开阵势,再到夜幕降临,第二天太阳升起,攻击仍未开始。

中午。

倭人阵营终于有了动静。

不过,并非正式进攻,而是有了进攻的苗头。

又一股约莫万人的倭军赶来。

陆离正打算整点东西继续烤一烤,告诉世人,什么才叫真正的临危不乱,忽然听到城外哗啦啦,有万马奔腾的动静传来。

定睛一看,那群鬼子蓬头垢面,从上到下都肮脏不堪。

本来守在北城,准备继续保持高雅姿态,好配合明军唱一出“空城计”的朝鲜王李昖脸色大变,被吓得够呛。

只见这支队伍的军旗上画着桔梗,而马印上则写着:

南无妙法莲华经。

此外,还有“千成瓢箪”在迎风飘扬。

彻底看清楚景象以后,李昖脚下一软,差点瘫倒在地,幸亏旁边的护卫近臣眼疾手快,将其扶住,否则这次作秀非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会极大影响联军士气。

恶魔加藤清正!

桔梗是加藤清正的家纹,而加藤清正极度,不,是疯狂信仰日莲宗,所以,他的军团会在马印上会写下日莲宗典籍《南无妙法莲华经》,被人称为题目之旗。

而那个飘扬着“千成瓢箪”的旗帜,则是丰臣家特有的马印,与水原北岸那边树立的旗帜交相呼应。

作为第一军团长,重新挽回主君信任的加藤,在出征之前,获得了这份来自秀吉的特殊礼物。

远远地,看着这支风尘仆仆的军队,李昖想到了当初被两大军团支配的恐惧。

壬辰年间,小西和加藤,两家在登陆以后,就沿着北路一路狂奔,没日没夜的攻城略地,没有任何一座城池能够坚守半天以上。

在如此可怕的长途奔袭能力下,汉城很快就被拿下,李昖只能带着王室成员,以及大臣们“西狩”。

时至今日,这位朝鲜王都没有忘记,自己仓皇而逃的场景。

正巧,他逃命的地方刚好是陆离坐镇的西门,又称作:敦义门。

【汉城四度城门和普信阁名字均按照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及风水五行分别起名,它们分别被命名为兴仁之门、敦义门、崇礼门及肃靖门(以“靖”代“智”)】

那时候,逃离的太过匆忙,手持兵符,竟然找不到可以指挥的士兵,仪仗和护卫皆没有备好……

李昖清楚地记得,那段时间跟眼下重合,正值秋雨泥泞,他所在的高贵逃难队伍,那是相当苦不堪言,自己从未如此凄凉过。

往常那些唯唯诺诺,说话都不敢大声的阉人、宫女,以及随行逃难的百姓,突然性情大变,疯狂抢夺王室财产、大臣财产,连随身携带的御贡、粮食都没有放过,一些臣子被暴民当场格杀。

到了最后,只有一个农妇在逃难路上朝贡了,给堂堂朝鲜王进贡了三碗粟米饭,李昖抱着破碗大哭:

“这贱民吃的粟米饭真香,比山珍海味都好吃。”

彼时,他抵达汉城北部的一个小镇子,回望世世代代居住的王城,惊见烟雾滚滚,身后有几十名加藤家的武士追杀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