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3/4页)

敏哥儿比他只小一岁,但是矮一个头。

夫妻二人今日都是着绿衫,只不过方惟彦着墨绿色袍子,看起来如修竹一般,蜜娘则着浅色嫩绿春衫,下面穿的乳白色的珍珠褶裙。

蜜娘挽着方惟彦的胳膊,方惟彦有点不习惯,一路左看看右看看,蜜娘看他这样就来气:“怎么了嘛,跟做亏心事一样。”

“我怕别人看到了说我们夫妻不庄重。”方惟彦还是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的。

蜜娘气的跺脚,但心里也很高兴,因为方惟彦以前一直将就她,经常迎合她,现在敢于说不,也是好事。

可她还没那么快原谅他,因此就和儿子们走在一处,九曲桥附近有不少小商贩,羡哥儿最好热闹,蜜娘从小生长在市井,压根不认为吃外食如何。

因此还替羡哥儿买焦包,替棠哥儿买冰糖葫芦。

侯府出来的下人们很有些担心,他们都觑着方惟彦的脸,见方惟彦微微含笑,都不好再劝。

焦包热气腾腾,里面的肉是用胡椒粉拌的,汁水充沛,咬一口实在是汁水四溢,咸香好吃,好在蜜娘多买了一个,只是他自己注意形象,想等会儿坐下来再吃。

方惟彦却不意从她手上把焦包拿过去咬了一口,蜜娘还没反应过来,她气道:“方才买的时候怎地不说,人家就一个,还被你吃了。”

这个人真的是闷骚,表面正经。

方惟彦笑道:“多谢娘子疼为夫。”

笑的还真欠打。

焦包还真的好吃,方惟彦拿出帕子擦了擦嘴边的油,又看蜜娘娇嗔的模样,觉得比什么都快活。

原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十分高兴。

九曲桥上,人开始多起来了,行人如织,方惟彦正把儿子带在身边,父子二人在柳树旁论怎么作诗词。

蜜娘则带着棠哥儿放风筝,棠哥儿性子向来乖巧,比女儿家都要乖巧,难得出来,也是跑来跑去,很是高兴。

到了正午,下人又开始烤鹿脯肉,白英和芍药手脚麻利的把早已洗好的果子、点心摆好,一家人说说笑笑,好不惬意。

以至于到了学里,羡哥儿跟大家说自家昨儿出去玩了,学堂的都是同族子弟,年岁也相差不大,都十分羡慕。

羡哥儿本来嘴就伶俐,见众人羡慕,又得意道:“你们去了九曲桥可一定要吃黄老二焦包,真好吃,可惜我娘就让我吃一个。但我吃了鹿肉,撒了好多孜然粉,是我爹爹的朋友从西域带回来的,真带劲儿。”

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的羡慕羡哥儿,羡哥儿已经开始拿起书开始读了,他就是这样,玩的时候比谁都带劲,但是读起书来,简直比谁都认真。

昨儿爹爹还和他讲诗词,真是受益匪浅。

敏哥儿见他读书,立马不甘示弱,因为族学也有上舍中舍和下舍之分,到时候,马上就要季考了,若是他考输了,娘还不知道如何骂自己。

但是回家后,他又很羡慕羡哥儿能够出去玩,据羡哥儿说,他要做什么,他娘都满足他。

“敏哥儿,快来,今日学的如何了?”乡君拉着敏哥儿上下打量。

她只有这个儿子,丈夫不争气,分家之后,更是一落千丈,如今不过靠着分的些祖产过活,糊口而已。

比起在侯府,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在侯府中,山珍海味仿佛取之不尽,三不五时还要宴饮,衣裳首饰一季都置办,还要月供银子拿,除此之外,侯府还有府医,想开什么补品成什么方子,直接说一声就行。

以前早点都是喝燕窝粥,这燕窝粥固然也算不得什么好东西,但是入口即好,现下却是能吃粳米粥都不错了。

如此,她更盼着敏哥儿能够一飞冲天。

没想到敏哥儿却道:“娘,我听学里的羡哥儿说九曲桥好玩儿,还有焦包好吃,那里放风筝的人极多,您能不能——”

“住嘴,你是去读书的,怎么能光想玩的事儿,要知道没几个月就得分上中下舍了,难道你想去下舍?”乡君简直怒不可遏。

她出身皇室,但因为是郡王重孙女,虽然获封乡君,可惜交际也不多。

女子嫁人之后,多看丈夫官位,如蜜娘是因为方惟彦有同侪,上官,就经常出去外面走动,但方惟廷认得的都是一些酒肉朋友,谁会有那个见识?

她好不容易找到的书来,要监督儿子读书,没曾想他还想玩儿。

敏哥儿一下就哭出来了。

兰茹忙上前劝道:“三太太,敏哥儿还小呢。”

看敏哥儿小脸赤红,乡君也是不忍,放柔了声音:“敏哥儿,娘声音是大了些,但你要知道,娘绝对没有坏心思。”

兰茹和桐叶让敏哥儿的乳母带他下去哄着,乡君见儿子哭的抽抽噎噎的,又觉得自己的话说重了。

丫头们当然也看出她脸上的愧疚之色,忙道:“您放心,敏哥儿肯定能体谅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