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我毛利兰就不能去夏威夷了?(第3/4页)

根本看不懂啊!!

望着眼前一列列意义不明的检测数据,水无小姐感觉自己都要成文盲了。

“只需要看一样就够了:”

宫野志保终于为大家指出了一项数据:

“血液中硫喷妥钠的浓度。”

“这份来自那神秘人遗留在现场血迹的血液样本,其中的硫喷妥钠浓度是:”

“44.3mg/L。”

“什么意思?”水无怜奈傻傻地看了过来。

然后她就得到了一个令她心惊的答案:

“硫喷妥钠临床上的血浆中有效质量浓度为30~40 mg/L,治疗时血浆中其维持质量浓度为30~50 mg/L。”

“而神秘人留在现场的血液样本之中,药物浓度却足足有44.3mg/L。”

“这、这样啊……”

水无怜奈笑得更加勉强。

她已经嗅到不妙的味道了:

“毛、毛利小姐懂得真多啊……”

“真难想象,你才17岁不到。”

水无怜奈半是紧张,半是在意地随口感叹道。

“哪里~”宫野志保随即装出一副傻姑娘的模样:“水无小姐过奖了。”

“我也是为了尽快成为林先生期望的那种全能法医,最近一直在自学这方面的医学论文,所以才碰巧了解到这些知识的。”

当惯了小学生的她,已经很擅长装傻了。

用着毛利兰那温柔无害的面庞脸,这傻还能装得更纯真无辜一点。

再说不就是一些药理知识吗……

高中生懂这些很奇怪吗?

他工藤新一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毛利兰”就不能也去过夏威夷吗?

在微笑着解释完自己的“异常智慧”之后,志保小姐便又恢复到了认真分析案情的状态:

“神秘人血液样本里的药物浓度,甚至高于硫喷妥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质量浓度。”

“这说明什么?”

“说明那神秘人在中枪倒地,流出血液的时候,体内的硫喷妥钠浓度依旧够高,高到她仍旧处于全身麻醉状态,根本没有清醒过来。”

宫野志保得出了一个引人遐想的结论:

“身体还处于完全麻醉状态,又受了这么重的枪伤。”

“正常人能活下来都很困难。”

“怎么可能还有力气反击呢?”

“这……”水无怜奈悄然咬紧嘴唇。

她尝试着继续把大家的思路带偏:

“有没有凶手可能是先拼死展开的反击,然后在夺枪时不慎中枪?”

“不可能。”

“以他中枪时的体内药物浓度,以他当时的重度麻醉状态,是不可能有力气夺枪反击的。”

志保小姐淡淡地否定了水无怜奈提出的这种可能:

“所以神秘人一定是先中的枪,然后才展开反击。”

这问题可就大了。

先中了一枪,体内还带着麻药,岂不是更没力气反击?

“或许……”

水无怜奈又试着提出一种可能:

“或许是那神秘人在中枪之后又休养了几分钟,等体内药效过去,才挣扎着反击的呢?”

“这也不可能。”

宫野志保不紧不慢地拿出更多的证据:

“我之前说过,一般人从硫喷妥钠的完全麻醉中清醒过来,需要15~20分钟。”

“而硫喷妥钠是一种具有高度亲脂性的短效巴比妥类药物。”

“其在静脉注射后,其中约90%会迅速(于1min内)分布于血液灌流量大的脑、心、肝、肾等组织中,血中浓度急速下降。”

“正是因为它具有这种快速重分布的特性。”

“所以硫喷妥钠在血液中的浓度下降速度会出奇得快,其血浆中的药物半衰期甚至短到仅仅只有2~4分钟。”

宫野志保又轻轻放下一张现场照片,照片里拍的是从现场找到的注射器与药瓶:

“死者用的药瓶里,硫喷妥钠的含量是500mg。”

“排除掉注射器里残留的部分药液,就算它450mg好了。”

“假设这450mg药液全都被注射入这神秘人的体内。”

“在假设凶手是标准体重的青年人。”

干这种危险工作的人普遍年纪不会太大,体重更是很少有超重或超轻的。

所以志保小姐的假设条件虽然有些主观。

却也能大概率地贴近实际,不会有太大误差:

“根据我小学……我最近读过的一篇,《硫喷妥钠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论文。”

“将这种剂量的硫喷妥钠,注射入标准体重的青年组患者。”

“药物基本都会在1分钟内使患者麻醉。”

“而其入睡时的血液药物浓度,一般在20.7~40.1mg/L之间。”

“也就是说,标准体重的青年人在注射450mg硫喷妥钠之后,其血浆药物浓度,一般会在1分钟内,就下降到40.1mg/L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