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产比(第2/2页)

当然是找保险公司,但保险公司肯定不会全部赔偿的,而且羊毛出羊身上,这一次赔偿了,那下一枚运载火箭的保险费就该提升了。

这些损失,太空探索公司自然不会自己背负,他们可以通过成本转嫁,将这些损失计入之后要发射的运载火箭成本中。

而中华航天局的模式,和NASA截然不同,尽管雄鹰航天有私企性质,却并不是单纯追求盈利的企业,航天科工就更不用说了。

两者营运模式上的区别,导致成本差距非常大。

中华航天局发射一个月球太空舱,综合成本在500~8000万华元左右;NASA发射一个月球太空舱,成本在2.5~7.6亿米元左右。

这种巨大的成本差距,导致双方虽然在太空领域的投入资金,差别不算太大,大概在1:2.3左右。

但同样的钱,产生的价值却差距巨大。

看看现在的前哨1基地,和广寒宫基地的差距,就知道双方的投产比差距,大到了何等程度。

因此中华航天局的航天器成本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这一点成本的提升,还在允许范围之内。

除了宇航员身体健康问题、核电池的安全问题,黄修远等人还讨论了月球基地的自持供应链、太空农业项目、月球燃料工厂、太阳系其他星球的探索计划等。

大大小小几十个项目,他们讨论了一个多星期,才确定了初步的大方向。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各个部门,继续深入研讨这些项目,完善和调整后,给航天局发展委员会审核。

由于临近十二月份,黄修远的事情也更加多起来,哪怕有智囊团帮忙处理,也有些力不从心。

11月24日。

NASA的月球九号,成功在前哨1基地大约754米左右的区域着陆。

另一边,黄修远也通过替身机器人,来到了荒无人烟的西澳维多利亚大沙漠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