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2/2页)

其实里面的深层次逻辑,在于减少内卷,让老年人回归家庭,减少年轻人在家庭投入的时间。

当老年人劳动力大量退休后,就可以采用机械化、智能化取代一部分低端制造环节,进行产业升级。

看似劳动力整体减少了,实际上质量却提升,而且工资水平可以逐步提升。

另外老年人也并非一味地休息,通过社会扶养计划,他们基本都是衣食无忧的人员,可以做一些义工、义教,丰富一些传统文化。

比如现在各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就充斥着大量的老人,他们有时间慢慢学习。

当然有人会说,老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用?

这其中自然有用处,因为每年都有人退休,这意味着大量新鲜血液流入。

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老人又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家人朋友,在潜移默化下,他们的家人朋友,也可能会学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要基数足够大,总有一些年轻人会被影响到,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化家传技艺传承下去。

不然老人和年轻人都忙着工作刨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只能变成一种口号,或者只剩下一个商业化后的壳子。

另外学园都市又需要大量有经验的老人,向学生们传递一些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

这方面的工作,黄修远一直在做,特别是现在很多老一辈还没有彻底离世,要把握住最后的机会。

当然,适合进入教育领域的老人,都是经过重重筛选的,不是那种老流氓、老公知。

而且中华的教育系统,正在逐步覆盖整个大中华区,在本土之外的学园都市,也需要大量人手。

因此启用有经验又衣食无忧的老人,成为当前的权宜之计。

类似于桥本勤泽的父亲,这种大学退休教授,其实属于可转化的老人之一。

要迈向星际文明,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力武力物力和科技,还要在精神和文化上,实现全新的蜕变和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