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朕是否有负于大伴?(第2/4页)

剩下的这些人几乎是被吓破了胆,如同魔怔了一般,口中呢喃不已。

莫说是这些人了,就算是换做其他人,四周皆是同伴的尸体,再加上被一支支的箭矢肃给锁定,随时都有可能会丢了性命,就算心理再怎么的坚韧,怕是也要被吓疯了。

一日之间,王守仁彻底的解决了祸乱关外之地的建州三卫高层以及那些女真部落的头领。

头领尽去的女真部落就像是无头苍蝇一般,随着王守仁一声令下,朝廷上万大军直接分作几部,如狼似虎一般的向着这些女真部罗扑了过去。

如果说这些女真部落的头领还在的话,或许还能够抵抗那么一番,但是如今被王守仁所算计,所有人的头领人物不是被杀就是被抓,大明天兵杀来的那一刻,那些女真人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一战平定了关外之地的王守仁班师回朝,少不了天子的敕封,同样随着王守仁回归,再加上杨一清等人,武王党一系的力量自然是大增,轻而易举的压制了一部分官员所流露出来的不好的苗头。

毕竟楚毅离开京师已经有近年一年之久,人都是善忘的,哪怕是楚毅这样的存在,在时光面前,一样会被人所遗忘,没有多少的威慑力。

争权夺利乃是人之本能,尤其是入朝为官的那些官员,要是不争权夺利的话,那才不正常了呢。

王守仁谢大胜之势回归,顿时令武王党声势大涨,稳固了朝堂之上的局面。

朱厚照倒是没有忘记楚毅的叮嘱,虽然说眼下大明朝堂之上有王守仁、杨一清等贤良重臣坐镇,但是朱厚照却是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早朝,可谓尽职尽责,便是满心思的想要挑天子的毛病的那些御史也找不到什么问题来。

御书房当中,朱厚照正坐在那里,而在其对面则是王守仁、杨一清、陈鼎等几名内阁阁老。

除了正式的场合之外,朱厚照其实并没有什么帝王的架子,在这御书房当中,君臣相对而坐,一副君臣和谐的模样。

这会儿王守仁向着朱厚照道:“陛下,关外之地消息传来,入秋之际,迁往关外的百姓已经有了收成,虽然说所产的粮食并不足以恭迎所有人,可是对于朝堂而言,可以大大的减少向关外运送粮食的负担。”

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道:“此事由安国公盯着,朕却是再安心不过了。”

一场大杀戮一下,关外女真部落足足被夷灭了大半,就算是还有一部分幸存了下来,可是所剩下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群老弱病残。

王守仁之名在关外之地,尤其是在那些残存的异族当中绝对可以止婴孩夜啼,所以说朱厚照直接便将关外之事交由王守仁来处置。

如今显然效果极佳,料想最多再有半年时间,等到迁往关外的百姓开辟出更多的天地来,到了那个时候,关外想来也就不用在依靠关内调拨粮食支持了。

朱厚照坐在那里,虽然说听着几位阁老向他禀明一些朝中大事的具体情况,可是很明显,心思并不在这上面。

作为内阁首辅,杨一清自然是注意到天子走神,一声轻咳,杨一清看着朱厚照道:“陛下,您不会又在担心武王殿下吧。”

朱厚照看了杨一清一眼,轻叹一声道:“这都差不多近一年时间了,一开始的时候,大伴还有书信寄回,可是这都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大伴连一封书信都没有寄回,朕如何不担心。”

几人对视一眼,杨一清苦笑一声道:“陛下,武王带着那么大的舰队,可以说准备周全无比,当年三宝太监可以几次下西洋而安然归来,那么武王殿下也一样可以顺利归来,无非就是早晚罢了。”

王守仁道:“武王之所以没有消息传回,想来是距离太过遥远的缘故吧,毕竟海上风浪巨大,每一封信函都是要跨越大洋,数千里之遥,这种情况下,谁也不可能保证每一封信函都能够顺利送到京师来。”

王守仁这不说到了罢了,朱厚照当即便道:“这么说来,大伴他们的船队极有可能是出了什么意外,不然的话,又怎么可能会这么久都没有一封信函。”

正说话之间,御书房之外,一名内侍悄悄的走了进来,立于边上的王政见状连忙上前。

就见那内侍将一封信函递给了王政,然后悄然退下,并没有影响到天子同几位阁老之间的对话。

王政低头看了那一封信函,脸上露出几分讶异之色。

不过作为天子近侍,王政连忙行至天子近前,低声在天子耳边一阵低语。

“什么,船队的消息!”

一声低呼,朱厚照脸上露出几分惊喜之色,下意识的向着王政手中看了过去。

那是一封信函,看得出信函被保护的很好,不过朱厚照却是迫不及待的将信函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