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捷报入京师(第2/3页)

不过楚毅伸手一抓,原本飞出去的达延汗却是落入到了楚毅手中,随手一转,达延汗晕头转向的落地就那么的站在楚毅身旁。

“大汗,楚毅有礼了!”

达延汗看着楚毅,冷哼一声,却是一言不发。

楚毅对于达延汗的反应倒也没有放在心上,达延汗落入其手中,要是达延汗对他笑脸以对的话,那才是怪事呢。

随着达延汗落入楚毅手中,那些本就没有什么战意的鞑靼士卒根本就不用招降便一个个的丢下了手中的兵器,齐齐投降。

足足五日时间,宣府之外,方圆百里之内,一队队的大明士卒追逐着狼狈而逃的鞑靼士卒。

这些鞑靼士卒散落四方,毕竟大军混乱之间,真正能够跟上达延汗的脚步的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士卒,至于说八九成的鞑靼士卒则是混乱之中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

这些到处乱窜的鞑靼士卒犹如惊弓之鸟一般,只要被大明兵马给盯上,很容易便能够将之招降。

甚至可以看到数百大明士卒俘虏上千鞑靼士卒的情形,可见军心崩溃的情况下,这些昔日里可以称得上是大明边镇之心腹大患的鞑靼士卒也如同被斩了獠牙的饿狼一般。

这一日,宣府城之中,楚毅亲自出城,就见远处烟尘滚滚,大地为之震动,黑压压一片的人马缓缓而来,入目可见大量的骑兵如同洪流一般而来,目测之下不下万人之多。

旌旗林立之间,可见一队兵马奔着城门口而来,为首之人,楚毅只看一眼便将对方给认了出来,正是被天子任命为五边总督的杨一清。

前番楚毅拿下了达延汗,可以说最大的功勋自然落在了楚毅身上,而杨一清则是统帅大军负责对那些溃逃的鞑靼士卒的追剿以及收拢,数日过去,能够收拢的鞑靼士卒差不多已经尽数被收拢,而那些逃之无踪的鞑靼士卒这会儿怕是已经深入草原上百里,茫茫草原之上,想要追剿这些鞑靼士卒自然是不现实。

杨一清看到楚毅的时候,目光一凝,天下间谁不知道楚毅几乎就是天子的代表,甚至可以说楚毅很多时候甚至能够直接替天子做主,在这大明,那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纵观大明,不是没有出过权阉,如王振、刘瑾之流,可是这些人比起楚毅来却是差之远矣。

面对楚毅亲自出城迎接,就算是杨一清也不敢在楚毅面前摆架子,行至近前,杨一清翻身下马向着楚毅拱手一礼道:“杨一清见过大总管,有劳大总管在此迎接,杨某受之有愧啊!”

楚毅看着杨一清大笑道:“总督大人受得起,此番若非是总督大人稳定九边之地,将达延汗给拖在这宣府城之外,我大明又如何会有今日之大捷!”

说着楚毅神色郑重道:“还请杨大人上马,与本督并行,共享荣耀。”

浩浩荡荡的大军缓缓进入宣府城之中,整个宣府城可以说为之震动,宣府作为九边重镇之一,可以说是九边之中,饱受草原异族所害的重镇,城中百姓几乎大半都同草原异族有着一段血仇。

历年来,草原异族入寇中原,不止一次选择宣府重镇为突破口,一场场的冲突下来,宣府城中不知多少青壮死于鞑靼入寇之手,也不知多少宣府百姓被劫掠至大草原沦为异族之奴隶,丧命于草原。

如今一场堪称史无前例的大捷传来,整个宣府城都陷入了欢乐的海洋,起初消息传开因为没有官府宣传与确认的缘故,城中百姓只当是谣传,根本就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大明会取得这样的大捷。

毕竟身处边镇之地,宣府城中的百姓很清楚达延汗十万大军到底是什么概念,这等情况下,大明能够守住城池便已经是不错了,至于说一战而没鞑靼十万大军,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即便是编造故事都没有谁敢这么编造的。

然而就在不久前,随着大量的鞑靼俘虏被源源不断的押进了宣府城中,同时官府也贴出了告示,告知城中百姓,十万鞑靼尽没,达延汗更是被大总管楚毅生擒活捉。

如今楚毅亲自出城迎接,自然是引来了无数城中百姓的围观。

当看到楚毅同杨一清纵马并行而来,再看那被押送而来的一队队的鞑靼士卒,不知谁高呼一声:“大明万胜,大总管千岁,大明万胜,大总管千岁!”

宣府作为边镇之地,自然也就多了几分肃杀之气,少了几分江南靡靡之繁华,也就没有多少文人士子愿意呆在这边镇之地,所以说楚毅在江南之地,托那些文人士子的福,不知多少人将楚毅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在边镇之地,至少楚毅名声还没那么差。

看着四周百姓的反应,同楚毅并行的杨一清不禁心生感慨的向着楚毅道:“大总管此番一战而没鞑靼近二十万大军,他日必将青史留名,光耀后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