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总管还有三秒抵达战场!(第2/4页)

不过三日时间而已,达延汗将散落在外的人马全部征召回来,虽然说这些派出去的人马折损了有数千人之多,但是眼下达延汗手下人马仍然有九万多人,可谓是兵马鼎盛,士气高昂。

除了先前在那大帐当中见了杨廷和的鞑靼将领之外,近十万之众的鞑靼人当中知晓巴尔斯博罗特一部十万人已经全部覆灭乃至大明军队甚至杀入了草原的消息的人寥寥无几。

达延汗很清楚这样的消息一旦在军中传开的话,必然会动摇军心,所以达延汗下达了严令,不许任何人将这些事情外泄。

虽然说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是在达延汗的严令之下,竟然在短时间内保持了消息没有泄露。

近十万之中的鞑靼大军于宣府城外十几里处集结完毕,身披甲胄的达延汗等人目光自宣府城之上收回,脸上流露出几分不甘之色,只见达延汗一挥手沉声道:“传令全军,大军开拔,即刻返回草原!”

达延汗的军令第一时间传达了下去,不过这命令却是让军中不少人为之惊愕,显然是没有想到达延汗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撤军。

不过鞑靼人高层心中很是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高层将领乃至部落头人根本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所以说那些鞑靼士卒虽然说心中疑惑不已,但是没有领头之人,倒也没有泛起什么波澜。

大军开拔,声势可谓浩大。

城墙之上,一身戎装的杨一清借助着手中的千里镜清楚的看到鞑靼人大军开拔的情形。

原本杨一清对于鞑靼人的异动便猜测鞑靼人到底为何集结人马,一开始猜测鞑靼人这是要集结人马攻打宣府,可是随着楚毅的捷报传来,杨一清隐隐猜测鞑靼人极有可能已经收到了巴尔斯博罗特一部全军覆灭的消息。

杨一清虽然说不知道达延汗到底是通过何等渠道获知的这般的消息,但是这会儿眼看着鞑靼人退兵,杨一清可以肯定,鞑靼人必然知晓了巴尔斯博罗特战败的消息,否则的话,以达延汗的性子绝对不可能撤兵。

达延汗那是何等的人物,鞑靼人都还没有攻破几座城池呢,就这么退了,可不是达延汗的作风,也只有一个解释能够解释的通,那就是达延汗知晓了巴尔斯博罗特大败的消息。

一员将领站在杨一清身旁,看着鞑靼人大军开拔而去,不禁神色一变惊呼一声道:“不好,鞑靼人这不会是想逃吧。”

其他的几名将领闻言齐刷刷的向着杨一清看了过去,眼中满是期待之色,就等着杨一清一声令下,他们好率军前去缠住达延汗。

“总督大人,请下令吧,绝对不能够让鞑靼人逃了!”

杨一清眯着眼睛,心中沉吟不已,忽然之间,就见杨一清眼中闪过一道精芒道:“集结人马,本督亲率大军前去追赶鞑靼人大军!”

“总督不可啊!”

众将领闻言杨一清要同他们一起前去顿时一个个的脸上露出惊愕之色,同时开口劝阻杨一清。

杨一清可是贵为总督,又怎么能够让杨一清亲身犯险去追赶鞑靼人呢,毕竟鞑靼人既然要撤退,不可能防备不到他们的追击,说不得这一路之上便会有许多的凶险。

这要是让杨一清出了什么意外的话,那么宣府数万大军怕是会群龙无首啊。

杨一清沉声道:“本督主意已定,尔等不必再劝,若是不出所料的话,大总管怕是这一两日就会率军赶来,我们绝对不能够眼睁睁的看着鞑靼人就这么离去,哪怕是冒一些凶险,也要尽可能的拖住鞑靼人,等大总管赶来。”

宣府城门轰隆隆的开启,就见数万大军如同洪流一般涌出了宣府,边镇之地,骑兵数量并不少,尤其是杨一清集结了边镇之地大部分的骑兵,所以在杨一清手下,竟然有一万五千人之多的精锐骑兵。

这些骑兵可不是那些步兵上马的骑马步兵,而是真真正正的能够在马上厮杀的精锐。

边镇之地连年同异族交战,大规模的冲突或许没有,但是小规模的冲突却是从来没有断绝过,自然而然的便锻炼出了一批堪称精锐的骑兵来。

哨探洒出三十余里,数百名哨探如同一张大网一般散开,打探着大军前路之上的任何风吹草动。

宣府城中大军一出动,达延汗所留下的哨探便第一时间将消息传给了达延汗。

骑在马上,达延汗听着那哨探禀报杨一清亲率大军出城追击他们的消息,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杨廷和就在达延汗身旁,嘴角露出几分笑意道:“大汗,此乃天赐良机矣,大汗只需回头一枪,必然能够重创杨一清等人,到时候大汗便可无后顾之忧矣!”

达延汗看了杨廷和一眼,眼睛一眯,哈哈大笑道:“不错,本汗正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