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上香(第3/4页)

“他们的练习,也是为了找出一些问题,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催眠吧,但效果太好了,导致那个将自己催眠成剑圣徒弟的女人,一门心思地想要看剑圣的剑。

这是一种,自我催眠。

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密谍司的人,所以不能有丝毫露怯。”

“赌得还真大。”

这是想以自己的名义去提走那个茶散人,好一招瞒天过海。

“属下觉得,这三人,可以暂时留着,以后说不定会有用。”

“茶散人,在大牢里?”

“是。”

“要一起收了么?”

“属下觉得,可以。”

“待会儿让高毅去提人,怎么运回去?”

“让历天城驻军派人押送回雪海关即可,陈大侠可以来负责。”

“他?他很好骗的。”

“那是以前。”

“算了,陈大侠这次跟过来,是想跟着剑圣学本事的,让高毅带一百亲卫押送他们回去吧。”

“好。”

历天城会不会放人,郑伯爷觉得这个没多大问题。

只要自己能马上离开这里,历天城太守大概率什么要求都能答应。

“富顺耳呢?”郑凡问道。

“属下没问他调查出了什么。”

“一并押送回去。”

“是,主上。”

郑凡点点头,将面汤喝完。

放下碗,

道:

“收拾收拾,我们也抓紧时间出发吧。”

……

燕京,

皇宫,

御书房。

如果说朝堂,是大燕的权力中枢,那么此间御书房,则是整个国家最为核心权力的象征。

如果是一个弱势的皇帝,御书房可能是一个摆设;

但当今圣上很显然和摆设没丝毫关联,

每天,

从这里发出的意志,都将被整个中枢诸多文武细细揣摩。

天威难测,

在这位至尊身上,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御案后,

燕皇将一份折子丢到了一边,

身边伺候的魏忠河马上将折子捧起,送到下方宰辅赵九郎案前。

很多时候,御书房内基本就君臣两个人在批阅一些奏章,赵九郎出身微末,是燕皇一举提拔起来的,若非有镇北侯靖南侯在前,可能,要说到大燕的君臣相得,就当属这位宰辅了。

赵九郎打开折子一看,发现是颖都太守毛明才送上来的。

这一个月来,颖都来的折子比往常多了数倍。

但这一次却不是因为叛乱的事或者是请御笔批诛谁谁谁,而是说的望江水患。

眼下,雨季还没到来,但已经有了一些征兆,毛明才上书请朝廷加批下一季的军资口粮以得分润出来整治河工。

赵九郎闭合上了折子。

燕皇笑道:

“毛明才,确实是个做事的。”

赵九郎附和道:

“是。”

颖都叛乱的事,以孙太傅重新出山整治而做了收尾,毛明才并未继续盯着这些事,而是着眼于河工方面。

确实当得一个封疆干吏称谓。

有些官员,在朝堂倾轧时,不遗余力,而在俗务上,却能推诿就推诿,这种人,于国无益。

“陛下,望江河工,原本是司徒家每年都必须治理之要务,这两年因为战事,耽搁了,若是真如毛明才所言,我们自当早做防范,三晋之地正在休养生息之际,可不能再遭水患折腾了。”

大燕现在面对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对三晋之地的吞并,进展得实在是太快了。

原本,打下一半,慢慢收拢收拾,还没问题,但奈何野人入关一遭,最后迫使靖南侯再度挂帅直接将整个晋地都打了下来。

这样一来,大燕将负担整个晋地的防务和治理,基本上都是从燕国这里往晋地输血。

现在,已经不期待短时间内晋地可以回笼反补燕地了,只求晋地早些恢复一点元气,减轻一下燕地的负担。

“着工部派专人,主持河工之事,再命毛明才,启用昔日成国工部官吏以及有治江经验者,一并参与。

爱卿去安排。”

“是,陛下。”

“着五皇子姬成玟观风工部,他不是向来喜欢那些东西么,这次,朕就给他一个机会,朕的大燕,不养废物王爷。”

“陛下,是让五殿下即刻汇同工部的人去颖都么?”

“不急,平野伯快要入京了吧?”

魏忠河马上回应道:“回陛下的话,应该是快了。”

“工部那边还需要时间准备,户部那边也需要额外加备下一季向颖都的粮秣军需,等平野伯返程时,让成玟和平野伯一同回晋地吧。

对了,无疆的折子,爱卿看了么?”

“回陛下的话,臣看了,大殿下在南望城一线,率军连续击溃了两路乾军,将局面稳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