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圣旨和入腹(第3/4页)

宣旨太监继续念道:

“着平野伯于五月半前入京觐见,不得有误,钦此!”

什么?

什么。

什么!

郑伯爷眼睛当即瞪得大大的,进京?

老子刚从楚国回来,你现在再让我去京城?

京城有多远,

怎么说吧,

燕京向东,到马蹄山山脉,算是原本燕国和晋国的边境线,那里,算是晋国的最西边,而郑伯爷现在,相当于在晋国的最东边。

先前郑伯爷入楚,走的是蒙山,出来时走的是镇南关沿线,等于是从楚国的西端走到了东端,现在,还得再在晋国来一场东西长跑。

当然,如果只是跑的话,郑伯爷倒是能接受,现在的他,骑再久的马都不会觉得大腿生疼了,但进京的危险系数可不低。

自己上次进京,就遇到了靖南侯屠灭满门,这一次呢?

这才回家多久啊,又要折腾?

“平野伯,接旨。”

见郑凡一直在神游,宣旨太监不得不提醒道。

郑凡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幸福和激动的笑容,

“臣接旨,叩谢圣恩!”

宣旨太监将圣旨递交到了郑凡手中,随即脸上就露出了谄媚的笑容,开始主动和郑凡套近乎。

郑伯爷也是会来事的,

先前没出城去接旨,是因为没这个必要了,很显然,这两个传旨的人也并不觉得郑伯爷的做法有什么不对。

肖一波马上安排上了接待工作,郑伯爷按下心头的千头万绪,亲自持樽招待他们。

席间,得知那年轻宦官叫冯观,是魏忠河的干儿子;

而那年轻官员则是礼部的一名员外郎,叫张远山,还是自己的“粉丝”。

吃酒时,张远山不停地追问郑凡过往的战绩,可以看出来,他对战场有着很深的向往。

再之后,张远山还说了自己是哪年中的举,其实就是暗示他是六皇子的人。

从他们口中,郑凡还得知了小六子已经当爹了,生了个儿子,名字叫“姬传业”,嗯,一个很有深意的名字。

郑凡现在还没收到小六子的信呢,而他们却比小六子的信更早到且更早地告诉了郑凡这个消息。

得亏这俩宣旨的都年轻,要是换上上了年纪的宦官和官员,还真吃不消这种长途赶路式的行进。

因为陛下在圣旨里说了郑伯爷最迟入京时间,而从雪海关到燕京路途遥远,冯观和张远山只能在自己二人去的时候疯狂赶路,在驿站除了换马外,都不敢歇息太久。

一来怕路上出现什么变故波折耽搁了,二来,他们得给郑伯爷预留出足够的返京时间,若是郑伯爷延误了,燕皇大概率是不会追究郑伯爷的罪责的,板子只会落在他们身上,意思是他们宣旨晚了,才导致郑伯爷误了行期。

最后,冯观提醒郑伯爷,这次入京,得将公主带着一起去。

等招待差不多后,郑凡让瞎子继续作陪,自己则离席出去。

借着些许酒意,郑凡拿着那把御赐的蛮刀,往后宅走去。

后宅很大,除了郑伯爷自己的卧房和天天的卧房外,还有一大片未利用的区域,其中有一块平坦区域没种植什么花草,而是专门拿来当貔貅的圈。

让郑凡有些意外的是,四娘此时正拿着肉脯喂着貔貅。

那头貔貅吃得很是开心,见郑凡来了,还主动从围栏里出来,向郑凡蹭了蹭。

这货的围栏只是意思一下,也没人限制它的自由,当然了,它自己也不会瞎跑,因为在这伯爵府里住了好多个它害怕的存在,温顺得很。

“怎么不在休息?”

郑凡是知道这阵子四娘睡觉比较多,这是为了早日养好伤。

“睡醒了呢,然后知道圣旨的事儿,所以就过来给它喂点儿膘。”

这次入京,郑凡自然得骑着这头貔貅去,毕竟这只貔貅是宫内赐予的,自己不骑着它回去也说不过去。

好在,一路上,带着点护卫,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险,也就不怕显眼一些了。

“主上,这次奴家就不和您去京城了。”

因为伤势的缘故,四娘现在无法发挥出最大实力。

而魔王本就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人要陪着主上去京城,自然也得有人留守。

“嗯,我知道了,就是有些可惜。”郑凡看着四娘,笑了笑,“本以为,呵呵,看来还要再耽搁一阵了。”

“也挺好,主上回来时,奴家必然完全恢复了,奴家想要个和天天一样的宝宝,不生病,可以散养。”

天天自幼睡在沙拓阙石棺材盖上头,而且还是魔丸陪着他玩,却从未生过病,而且自己一个人也能自娱自乐,不哭也不闹。

这样的孩子,养起来,是真省心啊。

“会的。”郑凡伸了个懒腰,道,“这次就让瞎子陪着我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