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上古之民,春秋皆度百岁?(第2/3页)

这说明他们还是小看了这位老先生的强大。

陈希象受孔丘一礼,轻抚袖袍,将其托起之后,淡淡一笑:

“仲尼先生如此大礼,直说来意吧。”

对比自身状态的老朽,躯体都干瘪了,面前的孔丘真的是正值一个男子的壮年阶段,体内的血气和大道相互纠缠交织,虽然被其有意隐藏,但若真的释放出来,势必是一片星空都难以承载之浩荡圣力。

这样的一位儒家之祖,自身处于大圣巅峰,正值壮年,若是与人大战,可谓是准帝之下没甚对手。

如今他已经是大圣巅峰,日后若无意外,踏入准帝层次,几乎是没有丝毫问题,却不是为何遮天后世之中,并没有关于这位在地球历史上留下了极重一笔,影响后世万千年之孔圣人的出场了。

估计,又是因为春秋秦汉之间的那段历史断层了,定有大战发生。

如今自己坐镇这段岁月,必然是要好好弄清楚这一回事。

原著中老子,本可在地球静静养尸,缘何无缘无故要西出函谷,走入星空古路,大致猜测都能想到,必是有域外其他生命古星的大敌,在不久之后要入侵地球……

呼~

孔子被陈希象扶起之后,情绪真诚:

“不瞒老先生,仲尼此次专为求教而来。”

他如今已经修成神州之上极致的一层,若仍有对于大道的迷惑之处,以及对于天地宇宙古史的好奇。

然而他翻阅了古今书籍,竟也不能再找到更多的答案。

陈希象微微一笑,对于这位地球人杰没有什么坏感,况且历史上本就有老子教孔子的记载,他要是为其解惑,也是应当的。

“你有何惑,说来我听听。”

听闻此言,周天子与一众群臣都生出好奇之心,也想听听这两位当世至圣大贤地讲道。

周天子便道:“此地寒陋,不如两位移驾宫廷之中细聊如何?”

“也好。”

陈希象没有拒绝,微微一笑:“谢过天子。”

孔子也没有推辞,他要请教的话,势必是一场长谈,的确不宜在这般之地就此展开一场求道。

片刻之后。

一众人移步到了王室议政的宫殿之中,待陈希象落座之后,微微开口:

“说说看你的问题。”

此时孔子思虑过后,慢慢开口:

“《素问篇》有载: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却是何故?其中所记之上古,又为何世?”

这一问,便立即将周天子等一众人惊震住了,果真是圣人,一开口便问是这等问题。

此时,包括孔子的几个弟子颜回,子路之外,周王室的天子和群臣,也都竖起了耳朵。

孔夫子的这个问题,堪称直指天地大道的隐秘。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百年之岁月,不过是上古先民的一个春秋,难以想象那时候人的寿数该有多么恒久。

既然黄帝留下的素问篇有此记载,那必然是真的,却是为何现在之人寿数大减呢?

就算是修行之辈,力可通天摘星,也不过几百寒暑就要坐化。

那所谓的上古,究竟是什么样的时代?

听到这个问题,陈希象心中不由一叹。

“问到点子上了。”

这个问题,直接就是遮天大时空的核心所在。

陈希象望着孔子求知的目光,缓缓回答: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为何上古之人长寿,春秋皆过百岁,而今世之人,寿数越来越少,那是因为……”

他语气平静,眸光幽邃:

“在遥远的乱古时代,天地宇宙之间曾发生了一场大战,那场大战将九天十地打崩,而至于大道有缺,长生物质渐少,以至后世之人,越发短寿。”

这个回答出现之后。

满堂皆静默一片。

因为他们在一开始也不是完全认为这个问题可以被解答,毕竟,那是黄帝时代的留书,除非是黄帝时代的人,或许才可清楚。

然而,竟然真的被老聃先生轻松回答上来,莫非……

他真是与人祖黄帝一个时代的古老存在?

连孔丘听到‘当年打穿九天十地的大战’,也是眸光不由得震荡起来,立即明白自己这次来对了。

眼前老者,真可以解决他的全部疑惑。

孔丘如同大漠渴水之人,忽然看见了眼前绿洲,疯狂的求知欲让他当即不停开口发问:

“敢问先生乱古时代是什么时代?九天十地又是何地?”

这是从未在任何典籍之中看到过的字句。

陈希象缓缓道:

“这便是你刚才所问的那个问题,上古。”

他沉吟了片刻,然后又道:

“自有古史以来,从帝路时代起,天地宇宙经历数个大时代,一切都要从帝落时代说起,那是一切的开始,帝落之后,乃是仙古纪元,彼时长生不死之人多如横沙之数,长生物质随处可见,便是圣人也可从仙域之中汲取长生物质获得不死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