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出生于星辰文明(第2/4页)

辰合文明很用心的与钟声文明接触。

无论哪个文明对智慧都是相当尊重的,辰合文明的天体级智慧同样认为钟声文明历史上那些英雄值得尊敬。

辰合文明比钟声文明多两万年历史,而纵坐标时空区也广大得多。

辰合文明对钟声文明展现了自己更广阔的光桥网络,他们的光桥在传送速度上比钟声文明要强得多。现在钟声文明光桥传送速度,相对银河系的平均时空来说是四百二十四倍光速,而辰合文明曲率技术更好,光桥传送速度是光速的三千倍。

这不是科学原理的差距,而是科技数据积累的差距。

光桥想要超光速,必须内部曲率折叠。其曲率折叠效率,源自对宇宙的长期观察。

辰合文明这种高效率,是基于以自己所在时空起源为中心向外扩张后对‘宇’和“宙”的测量(通俗一点,就是天文历法,空间测绘)。

所以辰合疆域基建设施对钟声文明提升自己大时盘国土控制度来说毫无作用,光桥提速只能靠着本文明慢慢积累。(类似的例子,加勒比海的海底数据,是不能用于南海上的,尽管中美探测的海底无人机技术是一样的。)

……

对了,必须再一次描述一下国土。

钟声文明的人类,想要抵达辰合文明,必须在空间上向外航行,加大时间纵坐标偏移量,到达自己的三万光年边界线,才能碰到辰合文明。

而然后再转辰合文明光桥,再顺着时间弯曲,向内往太阳的方向回开。

乘坐他们的光桥,返回‘太阳系’,就不是钟声文明统治的太阳系了。来到的是六万前时间分叉后,发展至今的辰合文明的某个纵时区的中心。

而同样的,现在辰合文明乘坐光桥来到三万光年外时纵坐标的边缘,然后乘坐钟声文明的光桥往太阳系赶回来,他们看到的也不是自己的文明,而是自己六万年前的文明陨落后,经过两万四千年,时间分叉上重新发展四万年的钟声文明。

……

对两个文明来说,双方都是人类历史平行线。双方天然结盟。但是绝不是亲密无间。双方还在某些理念上存在差异,——就如同儿子和爸爸总有些看法不一样。

当然,抛开人类文明,追溯更远的历史。

太阳系中还走出了一个更加古老的文明,那是龙心文明。

辰合文明在和钟声文明交谈时对他们讳莫如深,据说还在一些边疆区域发生了冲突。当然,钟声文明也在最近三千年和龙心文明有了接触,对其也有自己的理解。

当然,三方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太阳系,虽然交流中有矛盾,但是冲突只是低比率。基本上在星际远征时,对同一个星球问题上,还是能表现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合作。

而宇宙中,并不只是太阳系一个文明。

费米悖论在这个文明阶段根本不存在。整个银河系有四千颗能够演化出文明的星球,其中八十多颗似乎曾演化出时盘的迹象。

只不过有些大时盘是在一亿年前,现在已经寂灭不交流了,只留下该区域内一些同物种的行星级文明,证实这个大时盘存在过。

【当然,人类物种,是不是也是一个大时盘兴起后残留的迹象呢?根据辰合文明的某些探索资料,在一些非常边远的区域,也发现了和人类高度相似的物种。似乎是在说明,自己太阳系的人类起源,似乎也是另一个更加广阔、不可探测的时盘,不知何时陨落,——或许现在还未陨落,留下来的。】

钟声文明作为一个新生的星辰文明,如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地改造一些星团,创造适合碳基生命生存的星球,播撒人类文明的基础,理念上难免会和老牌文明们发生冲突。

在时盘历四万年内,钟声文明也不乏一些区域战争。

而现在,视角回到02511时区,太阳区域的风之星上。

四万年的发展,太阳系的文明画风变成了,能量化、几何线条化。昂首望去,太阳的光芒已经完全温和,骄阳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无数几何形状的发光线条贯穿了太阳系,填充了行星和行星之间广阔的宇宙空间。宛如蒸汽历时代,天体塔上大量金属轴承和金属圈的具现化。

在这种设施下,太阳能均匀照射所有大天体,不存在‘金之星能烤成灰烬,冰之星冻成狗’。

哦,对了,现在也没有气态大行星了。

磁云星这个最大的行星,外面的液氢层直接被扒光了,里面是土之星三十倍质量的金属岩石暴露在这能量光条下,开始长草,长木头。其他大行星也皆是如此。

气态大行星被扒光的同时,太阳其实也被强行减少了外层。太阳的燃烧功率在这四万年来下降到了自然状态的六十分之一!这就意味着,太阳近乎变成了一个拥有红巨星体积、功率却是褐矮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