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不问胜码,先塑自正(第2/3页)

浩北高原各类八十吨以上的陆地主战设备,一共三千六百七十三辆,现在百分之四十趴窝在地下掩体中。

陆地战线是依靠无人机和导弹产量马马虎虎应付,要想进行高强度作战,还得优化生产。

而水面上战力,集中在北边三个港湾上,可以生产八百吨标准的导弹舰,和两百吨标准的地效战舰。

……

至于水下,均摘星皱了皱眉头。

当代的水下核潜艇已经朝着高密度的标准发展了。

也就是核潜艇不依靠自身水密舱注水、排水调节浮力,而是如同飞机一样,依托弹出翅膀,在水下航行的升力进行航行。

当然在浮出海面的时候,则是依托风扇模式的喷水器,在海面上冒头。

联邦最先进的军用核潜艇,吨位八万吨,密度为水的一点五倍。采用热核动力能源,钛合金材料为主结构,由于其允许密度比水大,结构性相当强。在浅海大陆架上能够弹出几十米的机械足,如同浮岛一样走进港口进行维修。

当然加工难度根本不是二十一世纪可相比的,二十一世纪焊接潜艇外壳都需要国宝级大师。焊接完毕后,还需要人员一点一点用射线设备检查。(美苏是直接烧钱建了一个大型仓,将焊接完的结构整体吊进去检查。)

现在在外壳上能够弹出翅膀,能如同变形金刚一样打开外壳放出风扇,弹出机械足。这种外壳结构加工难度,放在二十一世纪,就是如同让明末的人打造马克沁重机枪的难度一样。当然自动化智能化机械水平发展了八百年,核潜艇上技术堆叠到这个程度是应该的。

不过,现在均摘星确定,反叛军的各大基地都没有这个技术。

正如乌克兰某工程师回答建造航母需要的条件:……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

现在想要搞这种大型作战潜艇的技术,虽然有人工智能参与管理协助,但是依旧需要冶金、电子、自动化上,数万个专门的生产设施来操作,才能凑齐这种大型潜艇的设施技术。这比仙侠小说中,炼某个逆天丹药,去找齐海量天材地宝还难。

反叛军的上层没几个接受过完善的正统教育,根本不会有意识来特定收集这些偏门且专业度极高的设施。

对均摘星来说:这战争情况是非常严峻的,但是反叛军这边,很多人力工作压根就没在重点上,必须得和他们谈谈心。

……

首次突击战结束后四十分钟后。

指挥大厅中,穿着战区军事统帅制式机械服的均摘星,靠在了机械椅子上,腿搭在了操作平台上,身上的法脉系统正在对接着整个大厅内的操作系统。链接了各个平台的负责人。

大厅上弹出了一个个通讯界面。

界面上六十多人抬起头看着他们的新任指挥官。他们的眼光是诧异,且复杂的。因为均摘星上线后,率属于最高指挥中心的智能接管了他们的作战权限。

这就是智能时代需要的不再是人力,而是人思。

优等人才大脑思维编撰的一个智能程序,就能取消工位上大量重复脑力的劳动。

(所以说,智能化、自动化时代,不是大部分人不需要工作,而是如果大部分人还是低教育水平,那么他们工作没有意义。)

机械躺椅旋转过来,均摘星正面看着这些下属正色说道:“我波轮维特利,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带领各位,争取胜利。”

均摘星说到这,指挥室内在场负责人还有屏幕上数百名中层军官脸色非常不自然。

他们之所以逃到抵抗阵线,就是因为原来社会的精英们太强了。而现在均摘星让他们又回忆起曾经的阴影。

这时候有人举起手。

均摘星看了一下这人的来头——奥斯娜,空军基地第三无人机编队副官,点头示意她询问。

奥斯娜:“请问,长官,听说,您是正统的指挥官。是吗?”说到这,她打开了现在外部空军基地监控视频,有光粒信号抵达空管信号塔,这是指挥官的特征。

均摘星瞅了瞅屏幕,嘴角露出笑容:“我呢,在天体塔学院学过一年,略懂。”

奥斯纳:“请问,现在整个空军第三编队,您都能接手指挥权利吧?”

均摘星:“严格的来说,浩北防区内,各个部门现在的作战任务,我都可以一人维持。”

此时均摘星的光屏幕上,出现了数百个栏目,列举了从空军作战指挥,到地面步兵突击,以及导弹突击。

顿时各个界面上,这些人们脸上透露出不甘心。

均摘星站了起来,目视着这些人:“不爽吗?”

大厅顿时寂静。均摘星:“想要确定自己的价值,就听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