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个死人(第2/2页)



  而越往下走,因为渗水作用,表层的石灰岩质都被带到了洞系深处,下面的溶蚀会更加厉害。但是到了一定的深度,洞穴又会返回到原始的地质构造洞形态,因为地面的压力太大,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这些是当时我们探讨后的结果,而我们都感兴趣的是,这条暗河的尽头会是哪里?如此大的水量,尽头如果没有一个地下湖的话,很难想象这些水会全部渗透进岩石的缝隙里变成地下水。

  我们也计算了大概需要的时间,按照现在的缓坡,不计算绕道,算绝对时间的话,我们离垂直一千二百米深处的距离应该是十六公里,如果不出意外,晚上按时休息的话,我们将在明天早上十点到达。当然,前提是我们走的这条岔洞是正确的,且河道没有任何的曲折,否则就是一个×,鬼知道我们会到达什么地方。

  我们的预测在刚开始完美地被事实证明,看气压计行进到大概离地面三百二十米的深度时,大量的溶洞特征爆发般出现,使得地下暗河两边的岩壁变成一幅让人恐惧的复杂画卷,到处都是板骨一样的石瀑布和犬牙交错的石丝。暗河的顶上出现了架空的石桥,有些地方石瀑垂下来,都压到了我们的头顶,我们不得不压低身形才能过去。百万年无人目睹的景色一点一点在我们面前暴露无遗,有一种开在巨兽尸骨堆中的感觉,也不知道是害怕还是兴奋。

  在1962年国内出版过一本小说,叫做《地心游记》,也描绘过类似的场景。

  不过,很快我们的理论推导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我们驶过一块巨大石瀑后,前面的河道里出现了露出水面的巨石,整个河道因为这些石头变得难以通行,石头挡住了去路,激流在这里绕过石头,而我们的皮筏子则卡在石头缝里。

  “地质坍塌。”裴青用手电照着,“这些石头是溶洞坍塌的时候,从洞顶上裂开砸下来的。”

  “谁不知道。”王四川道,“奶奶的,谁搭把手老子上去看看。”

  等我们爬上了一块石头查看的时候,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景象,前面出现了一片乱石滩,堵塞了河道,水流转而从乱石滩下流过。

  石滩上面全是不规则的石头,大的好比卡车头,小的只有拳头大,极端不平整。而在这些乱石之间的缝隙里,竟然填满了刚才我们从水下铁丝网上捞起的黑色麻袋,满眼都是。很多麻袋已经腐烂殆尽,里面的残骸呈现各种诡异的姿势,缠绕在铁丝里面,那场面,简直好像地狱一般。